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吳建國:台灣須發展兩岸政策新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1-05-21 00:14:30  


 
    台灣需要“基辛格”

  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即與蘇聯展開了長達40餘年的冷戰。在1950與1960年代,美國曾飽受蘇聯的威脅,經歷多次瀕臨戰爭的危機,使得美國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制衡蘇聯的有效方法。就在素以鮮明反共立場著稱的尼克森於1968年當選總統後,大膽任用屬自由派學者的哈佛大學教授基辛格出任國家安全顧問,進而說服尼克森總統決定採取“聯中制蘇”的新思維,勇敢的打開了與中國交往的大門,改變了世界冷戰的形勢,間接導致蘇聯陣營在1980年代末期的崩潰。

  這段近代的歷史,相信對大多數人均不陌生。如果當年的尼克森還是不能擺脫冷戰舊思維的束縛,仍然局限於本身一貫反共立場的不知變通,自然沒有後來這一切改變世界歷史的突破性發展,結果是帶給當時美國莫大的國家利益。

  今天的台灣就像1970年前後的美國,已認知到兩岸形勢正在急劇的改變,一個新秩序即將形成,卻踟躕於踏出這迎合變局的腳步。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需要像基辛格那樣的謀略家,能帶領台灣擺脫冷戰舊思維的束縛,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大路,也就是介乎“民族路線”與“買辦路線”間的“台灣路線”,是當前台灣高層必須思考的嚴肅議題。

  特別是過去十餘年,兩岸關係已有重大的變化,造成台灣客觀形勢上享有選擇的優勢,而不必拘泥於固守美、日陣營的舊思維。須知依賴美國並不可靠,在歷史上美國曾經多次出賣台灣,而且是徹底的出賣,台灣政府與人民不該如此健忘。即以1978年12月15日為例,美國在決定完全接受大陸所提出必須與台灣“廢約、撤軍、斷交”的關係正常化條件後,只在正式宣佈前的四小時,通知台灣政府,這是多大的恥辱;而最近在台灣喧囂一時的“美國牛肉”進口問題,又再度曝露美國霸權主義對台灣動輒頤指氣使醜陋的另一面。連賣個牛肉都可以翻臉,台灣人民還要將台灣的前途完全賭在美國無條件的支持上嗎?如果台灣人民真的這樣認為,不是無知,就是太天真了。

  正因為美國的不可靠,台灣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適度調整過度親美的對外政策,不但有其必要,而且是智慧的決定。相對於當年,由於大陸的封閉、僵化,台灣除了選擇親美反共外,別無他途。但是,今天的形勢完全不同,台灣多了大陸的選項,就像當年的尼克森多了“聯中”的選擇一樣,剩下的就是如何找到一位“基辛格”,敢於踏出這重要的一步!

  “台灣需要基辛格”應是當前台灣能否成功發展戰略新思維的關鍵因素,可是台灣高層是不是能有尼克森的遠見與氣量,敢於大膽任用基辛格,或許是更重要的另外一個因素。不論怎麼說,台灣的兩岸政策是需要以新思維作必要調整的關鍵時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