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印象與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11:33:49  


台北街頭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台灣山水自然風光旖旎,但與大陸相比,仍屬小巫見大巫。但台灣廁所多、摩托車多、廟宇多、民俗活動多;警署和警察少、城市管理人員少、集會上訪人員少、閑散人員少。所到之處,社會管理井井有條,和風細雨,這己涉及深層次問題,許多東西的確值得我們深思。”《南風窗》記者趙靈敏撰文“台灣:印象與思考”:
 
  對大陸人而言,台灣是個遙遠卻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記憶中小學語文課本的那一篇《日月潭》,是寶島台灣第一次闖入印象。屬於中國的風光旖旎的寶島,和大陸只隔著淺淺的海峽,卻很長時間以來“我在這頭你在那頭”,相見不如懷念。因此,心中遐想的台灣,像遠觀一幅油畫,生疏而神秘。

   其後,台灣的書籍和流行歌曲撲面而來,我們知道了,那裡是李敖,柏楊,三毛,羅大佑的故鄉,那裡有忠孝東路,淡水和基隆。

  再往後,台灣變成了電視轉播中陳水扁聲嘶力竭的呐喊和立法院不時上演的“全武行”,看到選民如痴如醉的沉迷,飛舞的旗幟,激昂的音樂,還有新聞裡說的兄弟、夫妻因為選舉而反目成仇,台灣給我們的印象是好亂,好狂熱。

  但顯然,這種片段式的記憶,並不是真正的台灣。6月28日,北京、上海和廈門開通了居民赴台自由行。和以往“團進團出”、浮光掠影式的旅遊相比,自由行的開通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大陸民眾有機會深入台灣社會,了解那個我們所不真正了解的台灣。

  不斷給予經濟上的優惠來增加認同,相信越交流越會有好感,這是包括自由行在內的一系列惠台措施的潛台詞。而之前筆者的台灣行,也許能為此提供另類的思考和觀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