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薛理泰:中美軍事交流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1-07-23 09:34:42  


 
  結構性脆弱的美中關係

  在中國人民大學講話時,馬倫指出:“中國已經不是崛起中的大國,事實上,已經成為世界大國了。”在全球秩序及美中兩國仍在不斷改變的背景下,“我相信我們的對話應該要跟上這些改變”。筆者覺得,這句話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今後美中關係發展的趨向,也幾乎凝聚了華盛頓政、軍兩界高官的共識。

  美國對中國未來國家地位的戰略定位,也即認為中國綜合國力正在迅速增強,對美國全球龍頭老大的地位構成了威脅,可能已經介入其對中國方略的決策過程中了。一言以蔽之,今後美國要以准超級大國對待中國了。

  華府視中國為准超級大國,則中國的處境會尤其被動。假如華府不視中國為准超級大國,則不會整合國際力量對付,中國也不至於淪為眾矢之的;倘若華府把中國視為超級大國,則必然在決策上有所忌憚,不至於在必要時無所不用其極。鑒此,中國被定位為准超級大國,可能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況。

  以往美國對華戰略的制定僅受制於美中兩國戰略目標差異所形成的利益衝突性的矛盾而已;今後則還要受到美中兩國孰居龍頭老大的考量的牽制,而這層考量是基於結構性的矛盾,難於調和。當前美國正在中國周邊下子布局,高手過招,點到為止,卻已經令中國感到陣陣罡風撲面而來,呈現出“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趨向了。

  世界進入新世紀以後,中美關係迭經風波,一路踉蹌走來,至今仍然維持在“鬥而不破”的狀態。中國處於較弱的一方,騰挪移身有方,能始終保持這種局面,實屬不易。

  近年美中關係處於結構性脆弱的階段。兩國關係的演變似乎存在一條潛規則,即幾乎每當兩國關係惡化時,首先就體現在軍事交流上,由中方決定中斷軍事交流。軍事交流之所以成為評估雙邊關係的晴雨表,既表明兩國關係結構性的脆弱,也體現出軍事問題在中美兩國關係中的敏感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