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歐洲會不會浴火重生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09:53:47  


 
  歐洲輝煌不再?

  自19世紀以來,世界的變化在加速。事實上,19世紀當歐洲到達頂峰時,便已預示它不可能長久不變地“專美於前”了。兩次世界大戰消耗了歐洲的力量,美國不僅延伸了歐洲文明,而且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結合北美特點,大有創新。

  與美國相比,儘管表面上歐洲的生活方式仍是富足的,發展水平仍具有吸引力,但今天的歐洲已顯得有些“老化”了。俄羅斯著名評論家和作家米哈伊爾•韋勒對這一狀況進行了有說服力的描述:“歐洲曾給予世界一切:科學、技術、文化、進步、富強、自由和舒適……而今天的歐洲,腐朽、沒落、無法保全自己。將被埋葬,不要模仿它。”

  一戰前,美國軍力無法同歐洲五強相提並論,排名在西班牙之後;一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倍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和資本輸出國,國際金融中心也開始從倫敦轉向紐約。

  二戰後,東、西歐分別成為蘇聯和美國爭奪的工具。進入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形成;90年代,隨著冷戰結束與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發展中國家迅速崛起,歐洲處於多區域的競爭之中,這再次對它的世界地位提出了挑戰。

  對於歐洲的衰落,法國著名經濟評論人伊茨拉勒維奇在2010年分析認為,其原因可用三個D來概括:Demography (人口),Division(分裂),和 Deficits(赤字)。從人口角度看,目前歐盟27國的總人口為5億,2009年增長率僅為千分之一強(中國同年人口增長率略低於千分之七)。

  所謂分裂,是歐洲雖有統一市場,但經濟缺乏整合,各國在經濟戰略上各自為政。曾因提出“中美同體”而名噪一時的英國歷史學家弗格森,更以16世紀西班牙霸權的衰落,18世紀法國王權的被推翻,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覆滅以及蘇聯的崩潰為例,指出這些歷史強權的沒落均是由於沉重的債務危機所致。

  伊茨拉勒維奇認為,2008年經濟危機對亞洲幾乎沒有影響,對美國影響次之,卻對歐洲傷害最大。因此,歐洲的衰落在經濟危機之前已顯而易見,但危機大大加速了衰落的進程。

  一浪高過一浪的債務危機衝擊波,讓全世界了解到,原來歐洲也有一條可怕的“地質斷裂帶”。這印證了德國學者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提出的文明循環理論:文明猶如生物機體一樣,按照固定的生命周期,有花開花落,有興起和衰敗。現代西方特別是歐洲,是否已經接近這樣一個循環的終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