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香港學者:港人未能適應重大改變

http://www.CRNTT.com   2012-10-21 00:28:34  


 
    香港華人有否愛國情懷傳統

  香港當然稱不上是一個“民族國家”(Nation State),而是長期受英國人管治,但一直是一個華人社會,其實香港華人不少充滿強烈民族意識更甚至抱著濃厚的愛國心,在近代史上,在關鍵時刻,對國家都有相當大的貢獻。

  很多香港愛國華人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曾經作出過不少貢獻,現今香港的成功商人,如邵逸夫先生、李嘉誠先生等,都在國內有投資,或有捐款予國內發展各項企業,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事情。但自晚清開始,有不少愛國的香港商人,早曾捐贈款項給予自己的故鄉去發展教育事業,創辦醫療和其他社會福利建設,馮平山先生、陳瑞祺先生、許愛周先生等便是。

  若國內發生天災橫禍,香港的愛國商人必然是振臂一呼,呼籲全部的宗親組織進行籌款以賑災。例如在1915年發生的廣東大水災,持續三個月,差不多全部香港華人團體都投入到籌款行動中,所籌得數十萬元並匯到國內。類似這樣的捐款,如果積累起來,愛國香港商人對國內的捐款數字是非常重要,當時的中國是在資金缺乏的情況下,要建設自己的企業而不受外資控制,所以香港在這段時期是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港商在港勤奮開創實業,然後將所獲利潤,慷慨捐贈回國,都是受濃厚愛國情懷所驅使和激發,這是無可置疑的。

  中國革命黨自創立興中會以至辛亥革命成功的十八年期間,各次革命起義的經費,大部分都是從香港愛國華人處募捐得來的。就是平時,革命黨員都要一筆為數不少的經費去應付固定的支出,好像在香港各處設立機關總部、招待所,辦報刊宣傳革命工作,都是有賴不少愛國港人在經濟上大力支援,才能令到革命運動得以渡過早期一段艱苦的日子,能夠延續下去。

  由於香港在十九世紀末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的獨特教育、經濟、商貿及政治環境,即較自由、多元、開明、通達世界的優勢,培育出一批有愛國情懷的香港華人精英,樂於出錢出力,去支持及暗中維護革命黨員在香港策進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最後能夠成功,實是有賴以致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