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香港學者:港人未能適應重大改變

http://www.CRNTT.com   2012-10-21 00:28:34  


 
  清末民初,維新派引進西式教育,因舊勢力反對而舉步維艱,香港的大書院卻培養了許多華人精英。辛亥革命後,這批人成了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中堅,在孫中山臨時政府任命的五位部長中就有三位是港人,伍廷芳任外交部長,陳錦濤任財政部長,黃寵惠任司法部長。這些香港華人對中國學問有很充實的知識,但被重用,則尚要跨越最後一道難度性極高的藩籬,這就是他們需要具有高度的愛國情操和為國效勞的使命感。這都是香港華人傳統的特色。

  香港在中國抗日的民族運動上,亦曾擔當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任務。在日軍侵華時,內地一大批學者及傳媒界精英來到香港,使香港成為又一個抗戰文化中心。當時香港出版的中文期刊有二百多種。廣大香港華人充滿民族熱情支持抗戰,進行救國捐款運動,並且熱烈支持進行募集捐款,甚至組織群眾參加救國戰線,香港華人團體,紛紛響應。這種號召,激動起軍心民氣,不單止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亦大大地增強了國家的抗戰力量,成為成功抗日的一個橋頭堡。

    總結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與“愛國教育”有關的正確香港及中國近代史資料,旨在讓港人認真參考思量。筆者的意見是只有港人認清正確史實,具備高水準評鑑力,才能真正免疫“被洗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