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歷史鈎沉:蘇聯70年腐敗史

http://www.CRNTT.com   2012-12-22 11:03:53  


 
赫魯曉夫時代:向幹部特權腐敗體系發起首次攻擊

   赫魯曉夫上台後,曾試圖限制斯大林時代泛濫成災的幹部特權腐敗,但最後以失敗告終,赫魯曉夫本人也因那些不甘心放棄腐敗特權的官僚們的反擊而下台。

  取消官僚特權,實行幹部任期制與輪換制

  赫魯曉夫上台後,向斯大林一手建立起來的幹部特權腐敗體系,發起了蘇共歷史上的第一次主動攻擊。在他的命令下,很多官僚特權被取消,如“信封制度”、免費早餐午餐、免費別墅、專用汽車等。官員們在斯大林時代的高薪也被大幅度砍削,如蘇共中央宣傳鼓動部長康斯坦丁諾夫原工資為15000舊盧布,被降為5000舊盧布。即便如此,其工資水平仍然很高——當時工人的最低工資只有300~350舊盧布。

  但這些都不足以從根本上消滅幹部特權腐敗——列寧時代就是個例子,這些官僚特權在當時是非法的,但這些官僚特權仍然興盛不衰。所以,赫魯曉夫採取了另一種“釜底抽薪”的方式,即實行幹部任期制與輪換制。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改革決議中稱:“為了能把更多能幹的人吸引到領導機關,也為了消除某些國家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的可能性,黨認為必須經常更換領導機關的成員。”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規定:在每次例行選舉時,蘇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成員至少要更換1/4,加盟共和國中央、邊疆區委、州委成員至少要更換1/3,專區委、市委、區委、基層黨委會成員至少要更換1/2,並且連任不得超過三屆。因為官僚的特權腐敗是與職位密切相關的,失掉職位必然會失去特權腐敗的資格。所以,赫魯曉夫推行的這種任期制和輪換制,等於直接侵犯了官僚們的既得利益,引起了官僚們的驚恐和憤怒。格.阿.阿爾巴托夫如此回憶赫魯曉夫對幹部特權腐敗的打擊:“對特權的第一次討伐是由赫魯曉夫開始的,他沒有受到來自下邊的任何壓力,完全是自己主動進行的。當我來到中央機關的時候(1964年),那裡的老工作人員還沒有平靜下來,還沒有從喪失部分特權引起的震蕩中恢復過來。那批機關工作人員把取消這些特權叫做‘赫魯曉夫的十次打擊’,套用‘斯大林的十次打擊’(即在1943—1944年發動的十次最大的戰役)。當時負責人員丟掉許多東西:“錢袋”、免費早餐,不少的人丟掉了免費的別墅和專用汽車等等。”最後,這些丟掉特權的官僚們下決心要趕走赫魯曉夫,成了勃列日涅夫的“政治盟友”。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共腐敗幹部們最幸福的黃金期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很得力於“在赫魯曉夫手里失去腐敗特權”的幹部們的支持;作為回報,勃列日涅夫為這些幹部們創造了蘇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極好的腐敗環境。
 
  不但恢復了被赫魯曉夫取消的所有幹部特權,還增加了新的特權項目

  1964年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吸取赫魯曉夫的教訓,不僅恢復了被赫氏取消或限制的所有幹部特權,同時還順從官僚們的要求,廢除了幹部任期制和輪換制,批評赫魯曉夫的幹部輪換制“對幹部本人是不公正的”,並發誓要“保證對幹部的尊重”。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從蘇共23大到26大,蘇共中央委員會實際連任率達到90%。高層幹部隊伍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超級“穩定”,許多人在某一高位上一幹就是十幾二十年,老人政治和幫派政治因此遍地皆是。譬如拉希多夫在烏孜別克斯坦執政20多年,該共和國的黨、政、經和政法部門全部都是他的親信,僅在烏孜別克斯坦共產黨中央機關,他的親屬就達14人之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