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歷史鈎沉:蘇聯70年腐敗史

http://www.CRNTT.com   2012-12-22 11:03:53  


 
戈爾巴喬夫時代:全面腐敗下的經濟改革只能是悲劇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啟動了經濟體制改革。但自由化的經濟改革政策,與幹部的全面腐敗結合到一起,其結果可想而知。

  對特權腐敗沒有採取任何有效措施,經濟改革最終淪為貪腐狂歡

  在經歷了短暫的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時期後,蘇聯迎來了戈爾巴喬夫時代。戈氏上台後,啟動了自由化的經濟改革政策,但對幹部特權階層的腐敗問題,卻未能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勃列日涅夫時代遺留下來的種種特權,大都被保留了下來。其結果是:隨著經濟領域自由化改革的深入,官僚特權階層利用近水樓台缺乏監督的優勢,迅速將自己手中的管理權置換成經營權,使自己從國家財富的管理者,紛紛蛻變為國家財富的占有者。所謂“改革”,實際上成了特權階層搶奪國家財富的一場競賽。蘇聯歷史上著名的“共青團經濟”,就是在戈氏的改革中利用特權腐敗發展起來的;國家職能部門被取消變成股份公司後,部長們大都成了公司的總裁,股份則大都在部門領導人之間被瓜分;……總而言之,改革前誰是管理者,改革後誰就成了占有者和所有者。結果是,“國家官員、黨的職能人員、共青團積極分子成為了最初類型的俄羅斯企業家、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萬富翁和‘新俄羅斯人’。”

  當然,戈爾巴喬夫並非沒有嘗試過阻止改革的墮落,他也吸取了赫魯曉夫被特權幹部聯合逼迫下台的教訓,而選擇採取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次又一次地大批撤換反對改革的黨政官員。但蘇共幹部的特權貪腐,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已經全面泛濫,簡單的撤換早已不能解決問題。戈氏的改革以失敗告終,而葉利欽則打著反特權腐敗的旗幟贏得俄羅斯總統的寶座,均非偶然。

  資料來源:沈志華《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社科文獻出版社;劉克明《論蘇聯共產黨的官僚特權階層》,載《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季正矩《腐敗與蘇共垮台》,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等。

  結語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蘇共是唯一一個在自己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此言可謂對蘇聯70年腐敗史最精確的蓋棺論定,同時也是留給後世最深刻的歷史教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