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羅斯私有化的新進展

http://www.CRNTT.com   2013-03-13 11:33:51  


 
  3.企業管理者對私有化形成阻力

  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在利益方面存在分歧,管理者害怕因企業所有權的變化使其喪失或部分喪失對企業的管理控制權,因此成為私有化過程中的阻力。在現代商船公司和俄羅斯鐵路公司的私有化過程中均遭到了來自管理者方面的阻撓,由於俄政府沒有解決此類衝突的經驗,目前仍在同管理者進行談判和協商。

  4.私有化之後的跟蹤管理

  儘管私有化的對象是不行使國家職能、也不在戰略性行業名錄中的企業,但像俄羅斯鐵路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儲蓄銀行等超大型企業,對行業的發展乃至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俄羅斯政府必須對這類企業股份出售後的經營狀況進行跟蹤,並逐步形成相應的監管機制。

  幾點思考

  1.私有化並不意味著降低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

  首先,私有化的對象大多為競爭行業中的國有獨資公司和股份公司,不包括戰略性行業中的國企,因此,國家對戰略性行業的掌控不會因私有化產生絲毫動搖。其次,從10家超大型企業的私有化計劃看,完成私有化之後,國家在這些特大型企業中的持股比例維持在 50%加 1股或 75%加1股,也就是說,國家仍掌握絕對控股權。此外,國家在一些重要的企業中還持有“金股”,即對企業的重大決策擁有一票否決權。再次,就算私有化計劃全部落實,價值1萬億盧布的私有化收入還不到2010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 1/19。因此,私有化計劃的實施不足以影響國家對經濟的調控能力。

  2.私有化的規模尚不足以改變所有制結構

  隨著《計劃》的高調出台,俄羅斯和我國有些學者認為近期的私有化是 1990年代私有化結束之後的“第二波私有化浪潮”或“新一輪私有化”。實際上,1990年代大規模私有化之後,俄羅斯的私有化轉為以“個案”的方式進行,私有化的進程從未停止,根據1997年《關於俄羅斯國有資產和地方資產私有化法令》,政府每年都會出台當年的私有化計劃,從企業數看,國有企業的數量也在持續下降。現階段的私有化無論從目標、性質、規模和執行情況看,均無法與1990年代的大規模私有化相提並論,目前的私有化仍然是個案私有化的延續,是在已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微調,對俄羅斯的所有制結構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此外,私有化是政府調節經濟的常規手段,因此也不能將其看成俄羅斯轉變經濟政策的標誌。可以說“第二波私有化浪潮”、“新一輪私有化”等提法過分誇大了現階段私有化的規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