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日本大館市堅持61年祭奠二戰死難中國人

http://www.CRNTT.com   2013-08-15 13:54:10  


 
歷史就是要刻在石頭上

  2013年6月30日,大館晴空萬里,儀式終於到來了。小畑元市長獻上死難者名單。默哀時,王洋洋的頭低得特別低。市長面對慰靈碑鞠躬,然後開始念悼詞。他最後念出了自己的名字,這樣做已有22年了。這個日本人向遺屬深深地彎下了腰,中國遺屬坐著躬身回禮。

  中國駐日大使館也派遣了公使參事官前來致辭。田中宏教授回憶,1990年的“6.30”追悼大會,當時中方派來的外交官員是王毅。現在,他已經是中國外交部部長了。

  獻花的人群中,有一位顫巍巍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她叫酒井和子,曾任東京都某區議員。她長年參加反戰活動,前幾年中風了,但是今年依然趕到了大館。

  因為這裡,仿佛有一面無形的旗幟。

  小畑元如此闡述大館市人民的歷史觀:“紀念碑所在的,就是老百姓的墓地。有的老百姓去給自己家掃墓,都會供奉中國死難者的紀念碑。我們紀念館出錢也是由市議會討論通過的,不是由市長說了算的,也可以看出整個市議會對此的支持。”

  但穀地田恒夫也坦承,現在大館市的一代和平人士正在逐漸老去。

  “我們已經不能說是老齡化,而是高齡化了!75歲以上的人越來越多。”曾經在“6.30”活動中為歷史作證的市民濱鬆健二,已經於4年前去世了。另一位目擊者三浦房子老太太,現在已經患上老年痴呆症。

  在今年的“6.30”大會現場,約有160人到場。大館本地的年輕人做著準備便當、白菊花的後勤工作。

  37歲的津嶼龍輝,是最年輕的“花岡和平紀念會”成員。“6.30”這天,他帶著半人高的小兒子、女兒來參加。“我告訴他們好多外國人都去世了,具體的歷史,等他們長大了再教。”

  作為一名普通公務員,津嶼龍輝不贊成現在的日本右翼企圖修改和平憲法。“2010年,我去南京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去北京參觀過抗日戰爭紀念館,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我也感覺到日本人在亞洲各國都沒有被友好對待,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態度。”他說。

  今年第一次來參加“6.30”大會的,還有岩手大學日本近現代史專業的5名學生。

  “我們都是第一次參加,大學老師用一節課講了這段歷史,此前完全不知道。我認為日本不能否認這段歷史。”一名女生說。

  小時候,穀地田恒夫的父母嚇唬小孩常說:“蒙古人來了!”“現在距離元朝攻擊日本已經有700來年的歷史了。我認為700年以後,中國人嚇唬小孩也還是會說:‘日本鬼子來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還會留下影響。”

  “所以,我希望告訴中國人,在日本,也一直有人在反省。為此,我一直努力籌錢、宣講歷史。”穀地田恒夫說。在花岡事件紀念館籌款中,他自己捐了200萬日元。“我家是夫人管錢的,所以那次我是很認真地低頭和夫人商量,最後夫人還是贊同了。”退休後,他也不斷捐出自己的退休金。

  在今年的“6.30”活動結束時,人們挽起手來,唱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是28年來的第一次。

  出人意料的是,提議者是此次活動最年長的日本人——90多歲的町田忠昭老先生。他也能用日語唱《義勇軍進行曲》。耿淳在世時,他們曾經合唱過。

  “從1994年開始,我每年都來參加‘6.30’活動。很多中國遺屬都會在現場痛哭,我覺得不能每次這樣,應該讓先輩們看到60多年以來改變了的新中國。所以我覺得必須唱中國國歌。”町田先生說。

  近期,中日關係再次趨向緊張,此時此刻依然堅持追悼活動的小畑元,也表達了他對中日關係的看法。

  “兩國關係很複雜,但對作為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真正銘記戰爭的不幸歷史,世世代代傳下去。日本有一句俗話是‘給別人的恩惠要丟進水里,自己接受的恩惠要刻在石頭上’。我們的歷史就是要刻在石頭上,這樣才能真正加強友好關係。”

  “您認為,應當如何真正加強中日友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