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共非黨際交流對話再作新嘗試

http://www.CRNTT.com   2013-08-20 09:11:14  


 
  這與幾次“紅綠研討會”的“待遇”不同,因為昨日開幕的研討會,是由俗稱“三台”即全國台灣研究會、全國台聯、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合辦的綜合性研討會,也是最高規格的定期(每年一屆)研討會,雖然過去都安排台灣學者作小組討論的召集人,但都是屬於政治立場偏藍的;而現在卻安排了政治立場綠色,而且在“扁朝”中擔任重要職務者作小組討論的召集人,這可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嘗試和突破,可見北京對非黨際的民共民間對話交流的高度重視。

  實際上,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成思危在開幕式上致辭時就指出,要推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創造更多平台與機制、加強理論創新、擴大探討政治議題的範圍、吸納更多民進黨人士參與、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通過溝通對話,為處理兩岸在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方面存在的複雜問題創造條件。為此,應持續增進政治互信,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兩岸雙方應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增強良性互動,進一步聚同化異,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下尋求連接點、擴大共同點、增強包容性,為逐步破解政治難題、再創兩岸新局、增進同胞福祉,奠定政治基礎。孫亞夫也指出,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步驟,在優先和重點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的同時,支援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務實探討兩岸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和軍事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爭取兩岸關係各領域各方面都取得新進展,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保持兩岸關係正確方向和發展勢頭。這其中的“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當然也包括非黨際民共交流對話。

  正因為如此,在大會收到的近六十篇論文中,在“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路徑與機制”的子議題之下,就有多篇專門探討非黨際民共交流對話。包括浙江台灣研究會秘書長周麗華的《淺析“謝式民共交流 ”對民進黨未來發展的影響》,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的《論謝長廷仍難促成民進黨兩岸路線的整合和轉型》,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石勇的《從謝長廷兩岸政策發展看民共對話的可能性》等。另外,在其他的一些論文中,也有部份段落談及非黨際民共交流對話問題。此中可見,“謝長廷模式”是研討會討論的一個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