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評說沙龍:傳奇無法定格

http://www.CRNTT.com   2014-01-13 11:47:57  


1月12日,以色列議會廣場,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向沙龍棺椁獻花圈。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訊/沙龍是一位蓋棺但無定論的傳奇人物。從軍到從政,戰爭到和平,戰士到總理,英雄到屠夫,其生命體驗色彩斑斕。

陶短房:“值得信任的敵人”與巴以和平

  2014年01月13日08:30來源:南方都市報 

  正如許多國際傳媒和評論家所預料的那樣,以色列前總理阿里埃勒·沙龍的去世,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里,引發了兩種涇渭分明的反應。

  在以色列,沙龍曾在2001年總理選舉中一舉奪得空前絕後的62.4%選票,更被一些人(如著名猶太作家大衛·格羅斯曼)稱作具有“讓追隨者暫時放棄獨立思考,去附和他有時極具魯莽色彩冒險”的特殊個人魅力,猶太民眾中支持、痛悼之聲壓倒一切,甚至因其改變政治立場而大罵其“叛徒”的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也不例外。在歐美等以色列的友好國家和國際組織,奧巴馬、克里、卡梅倫、奧朗德、默克爾、普京、潘基文、範龍佩、貝盧斯科尼……這些政要彼此間政治色彩不同,和沙龍、和以色列親疏各異,卻都不同程度讚揚了沙龍生前的功績,對其“非凡的政治勇氣和決心”表示欽佩,不同的聲音不能說沒有,比如人權觀察就對沙龍“生前不能為其反人類行為負責”表示了遺憾,但終究是微弱的。

  而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則完全是另一番光景,那些平素明爭暗鬥,甚至兵戎相見的冤家對頭,如今卻一起為“惡魔之死”彈冠相慶:法塔赫高級領導人賈布里勒·拉朱伯一口咬定,沙龍“是謀殺阿拉法特的罪犯”,並對其未能被送上國際刑事法庭表示遺憾;法塔赫的對手——— 哈馬斯發言人薩米阿布·祖赫里慶幸“劊子手終於死了”;和上述兩個組織都有過節、已被以色列謀殺的巴勒斯坦激進精神領袖謝赫·艾哈邁德·雅辛的發言人表示“聽見沙龍死訊不高興才是假的”……在加沙街頭,有人在分發糖果“分享勝利的快樂”,而在貝魯特,一些當年薩布拉和夏蒂拉難民營受害者及其家屬則放起了慶賀的鞭炮。

  從以色列建國第一天作為一名步兵連長從戎,參加第一次中東戰爭,到1982年作為文職的國防部長策劃入侵黎巴嫩,再到1996年出任住房部長,一手推動猶太定居者對巴被占領土的“武裝殖民”,沙龍一生大部分生涯,都在和巴勒斯坦人及其阿拉伯盟友刀兵相見,說“雙手沾滿阿拉伯人鮮血”毫不過分。早在1953年,他就策劃了對約旦河西岸基比亞村的報復性屠殺,導致60名平民死亡;1982年一手策劃的薩布拉和夏蒂拉難民營屠殺,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西恩·麥克布萊德領銜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確定為“直接責任人”,更讓他遭到一些國家的通緝。從這個角度講,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仇視他,對他的死感到高興,是不奇怪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