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敬偉:沙龍依然是現實世界衝突的符號

http://www.CRNTT.com   2014-01-14 10:31:29  


沙龍走了,以巴和平的路線圖依然充滿坎坷。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訊/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在中風八年後,生命之路到了終點。對於30歲以上的人來說,沙龍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他作為新聞熱詞,幾乎每天都被“耳聞目見”;但這位目光炯炯而又相當普通的老人,人們又覺得遙遠而陌生。很多人搞不明白,沙龍和以色列,為何與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如此仇恨。

  對於以巴衝突,國際社會的立場也是嚴重分野。美國支持以色列,中國總是批評以色列……直至今天,多輪次的中東和平計劃總是功虧一簣,以巴衝突依然未能徹底解決。

  在此複雜的背景下,再看因病無意識休眠八年的沙龍前總理,或許讓活著的人充滿悲情。沙龍是以色列人心中的大英雄,“戰鷹”一生又能如何?還不是蹀躞折羽,未能給以色列帶來永久和平。沙龍逝去,也算是徹底解脫,無論是阿拉伯世界的“推土機”譴責和“屠夫”詛咒,還是以色列人的緬懷讚揚及享受國葬的死後哀榮,都成了夢幻一場。沙龍一生傳奇,兩手鮮血,三次手術,五次中東戰爭,從軍界到政界,還是塵歸塵土歸土。所謂不朽,不過是人類的想象,其實是歷史記載中的片言碎語。

  沙龍走了,不同世界的人在給他蓋棺論定,這是人類慣有的邏輯。無論沙龍作為中東戰爭的常勝將軍,還是入侵黎巴嫩製造屠殺事件,抑或進入聖殿山引發武裝衝突,都是他複雜人生的碎片,絕非簡單的是非功過就能論定的。

  必須清醒地看到,世界總是不太平的。不管是領土爭端,能源戰爭還是宗教衝突,衝突各方總是自以為真理在我。在中東衝突中,以色列認為,巴勒斯坦是猶太人的祖居地,猶太人重回祖國沒有任何過錯。加之沒有祖國的猶太人遭受納粹德國殘酷迫害的事實,新生的以色列認為有祖國才安全,為祖國而戰何錯之有?

  但在阿拉伯尤其是巴勒斯坦人看來,猶太人無疑是空降在他們的土地上,搶占其生存空間。而且,是英美等西方國家強加給他們一個本不存在的異質民族國家,阿拉伯人聯合起來武力抗爭,屬於正義之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