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將日軍侵華與二戰捆綁未必是好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2-15 11:18:52  


 
  這種歷史教科書的應用,使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將自己視為戰爭的受害者

  教科書對日軍在戰爭期間所犯暴行的模糊處理,使日本知道南京大屠殺等事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2001 年, 日本歷史教育者協議會選取149名小學生、164名中學生、378名高等學校( 相當中國的高中) 學生進行調查。在“下列名詞或事件中, 指出你知道的”一題中,知道“南京大屠殺”的小學生有13.4%,中學生有65.2%,高校生有77.2%;知道“七三一部隊”的小學生有16.8%,中學生有48.8%,高校生有34.4%。但是知道東京大空襲的人數比例,平均在80%左右。

  正如上述調查結果顯示的那樣,日本普通民眾對歷史不是一概遺忘,而是有選擇性的遺忘。纐纈厚教授即曾表示,“為什麼將廣島、長崎和西伯利亞扣留、‘玉碎’等‘過去的事情’銘記不忘,而將出兵台灣、出兵山東、平頂山事件、上海越洋轟炸、重慶轟炸、廣州轟炸等全然忘卻了呢?這種按人為的意圖將歷史事實重新劃分為‘忘卻和記憶’的做法,正是令人憂慮的做法。”

  在廣島和平紀念館,展品都是表現日本人在經受原子彈打擊後所遭受的苦難,而不談戰爭爆發的原因。長崎的原爆紀念館曾舉行過一次“加害展覽”,但遭到了不少非難,以致不得不一面删除部分展覽照片,一面將解說詞中的部分“侵略”字眼改為中性的“擴大勢力範圍”和“軍事行動”。

  即使是戰爭的親歷者,也有意回避日軍曾經迫害亞洲其他國家國民的事實。1986年—1987年,《朝日新聞》開設過一個名為“戰爭”的專欄,刊登了1025篇有關戰爭體驗的文章。經統計,其中84%(866篇)談的是“受害”體驗,而談“加害”體驗的文章只有10%(104篇)。由此可見,經歷過東京大轟炸和兩顆原子彈襲擊的日本人,更大程度上將自己視為戰爭的受害者。

  對於東京審判這一清算日本戰爭罪行的歷史事件,回答“知道名稱,但不知道內容”的人占38%,回答“都不知道”的人占22%,這就意味著,有60%不知道東京審判的內容。從年齡上看,不知道東京審判內容的人,70歲以上的人中有31%,而在30歲左右的人中有72%,20歲左右的人中有85%。

  歷史教育使年輕一代更多地將日本視為戰爭受害國。日本歷史教育者協議會的調查中,在被問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人最多的兩個國家”時,小學生回答日本的有26.8%,回答中國的有17.4%;中學生回答日本的有22%,回答中國的有11.6%;高中生回答日本的更有37%。

  參考資料:吳廣義《關於日本學生戰爭歷史認識問題的考察》、日本讀賣新聞戰爭責任檢證委員會《檢證戰爭責任》、高橋哲哉《國家與犧牲》、徐志民《評析日本學界對抗戰的五種稱謂》、何慈毅《日本政府與民眾對侵華戰爭道歉的認識》、纐纈厚《何謂中日戰爭》、江口圭一《日本的侵略與日本人的戰爭觀》、王維虎《日本右翼勢力的發展與中日關係的研究》、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孫立祥《日本右翼勢力的“美英同罪史觀”辨正》、馬新明《日本媒體涉華報道同質化研究》等。

結語

  目前大多數日本民眾還能正確看待侵華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認識正在不斷淡化。唯有將侵華戰爭從二戰體系中剝離出來,才能使日本政客混淆戰爭性質的企圖落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