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王義桅:烏克蘭危機啟示錄

http://www.CRNTT.com   2014-03-17 09:35:36  


 
  啟示八、烏克蘭危機只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一環。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一書中指出,歐亞大陸的聯合或為一種力量所支配,將成為真正的世界島。倘如此,兩面靠洋不再是美國的戰略優勢,而是戰略劣勢,因為美國將成為孤島,這將是美國的戰略噩夢。這就不難明白,作為海洋文明的美國,視歐亞大陸文明的復興為夢魘。為此,烏克蘭危機只是美國的戰略三環之一部分:其一是徹底終結俄羅斯復興夢想;其二是離間俄歐,尤其是德俄關係。歐盟的戰略目標是建立從裡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自貿區,讓夥伴國不必“在莫斯科和布魯塞爾之間做出選擇”,因為歐盟是歐洲歷史的終結選擇。換言之,俄羅斯加入歐盟,是歐盟的夢想;其三是離間俄中關係。此次烏克蘭危機中,中國努力不站隊,在聯合國表決克里米亞公投時再次棄權,就部分達到了美國目的。

俄中唇亡齒寒

  啟示九、俄羅斯與中國已成唇亡齒寒關係。危機結局,很可能是西方贏烏克蘭,俄贏克里米亞,但克里米亞名義上保留在烏克蘭,實際受俄控制,這樣俄保住黑海艦隊,西方也維護了烏克蘭名義上完整。事態演進取決於美國的戰略決心。美國國內對此意見兩派:布熱津斯基代表激進派,基辛格代表穩健派。布熱津斯基建議,把烏克蘭“芬蘭化”——在經貿上同時維持與俄國及西方的聯繫,但軍事上嚴守中立。預計克里米亞公投實現高度自治,成為俄羅斯衛星國,西烏克蘭芬蘭化(政治倒向西方,軍事中立——暫不加入北約、不申請加入歐盟)。問題是,基督教思維能否上法乎道取其中?基督教文明擴張能否自我克制、自設邊界?俄羅斯面臨的戰略壓力到了最關鍵階段,如果不能頂住,中國將提前遭遇美國主導的西方戰略壓力。北約近年積極介入亞洲事務,將來完全可能吸納烏克蘭並在其領土部署針對俄羅斯的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作為中國的戰略緩衝地帶難以為繼。中國不得不兩面與美國博弈。沒有俄羅斯從西方文明內部挑戰普世價值話語霸權,沒有俄羅斯的話或俄疲於應對西方的話,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將蕩然無存,中國何以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秩序朝向更公正、合理方向發展?這樣,烏克蘭局勢再次揭示,中俄已成戰略上唇亡齒寒關係,千萬不能抱戰略僥幸心理。

  啟示十、中國的戰略選擇是空間換取時間。一些中國人認為,危機給中國帶來戰略機遇,危機讓美國重返歐洲。其實,博弈遠未結束。烏克蘭博弈也是中東博弈的延續。失去黑海艦隊在克里米亞的立足之地,俄羅斯南下影響中東事務的手被砍斷。美國從中東撤退,不至於讓俄羅斯填補戰略空間。美國可能視情況將烏克蘭包袱扔給歐盟。烏克蘭危機督促中國運籌好中美俄歐關係。中國是烏第二大貿易夥伴國,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在烏農業領域也有很大投資。中烏關係隨著去年12月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有了進一步深化。烏克蘭危機對中國產生四重考驗。

  其一是外交考驗:中國是否援烏,承認烏新政府?承認克里米亞獨立加入俄羅斯?國際媒體評論,烏克蘭革命給中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難題,因為北京方面與被罷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政府,擁有“戰略夥伴關係”。在中國的中東歐戰略中,烏克蘭是一個關鍵部分。去年11月以來公布的約190億美元投資和貸款協議中,有80億美元是和烏克蘭簽署的。

  其二是經濟利益考驗: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烏克蘭有幾大價值。物流上,烏克蘭是西歐一道通往中國巨大市場的大門,而中國正希望通過“鋼鐵絲綢之路”擴大鐵路貨運出口。烏克蘭的農田有助於保障中國的糧食進口,中烏已制定了龐大農田租賃計劃。

  兩國軍事關係密切,烏克蘭幫助中國製造戰鬥機發動機,此外雙方還根據戰略夥伴協議,在其他項目上合作。去年12月亞努科維奇訪華,與中方達成能源、基建、港口、航空、糧食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協議。最大的一筆交易,與中國企業家王靖有關,他簽署了價值30億美元的協議,投資克里米亞半島一個深水港建設項目的一期。這個港口項目旨在重新布局東方至歐洲的鐵路貨流,它可將目前航運路線縮短6000公里,項目二期預計投資70億美元,將建設配備有升降機的糧食儲備區、原油儲備區和天然氣生產基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