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自貿區19個領域允許外商獨資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10-07 09:32:19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訊/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一周年之際,上海的外資企業獲得一份“大禮”,即外商被允許以獨資形式投資高鐵、石油勘探、鹽業、航空運輸銷售代理等19個領域,這些措施有利於營造各類投資主體平等准入的市撤境,標誌著自貿區開放政策推向縱深。那麼,自貿區19個領域允外商獨資對自貿區經濟是否會產生負面效應?

  證券日報發表記者包興安述評文章分析,在中國面臨經濟轉型、穩增長的局面下,借助海外優質資金的力量成為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之一,此次允許自貿區外商以獨資形式投資高鐵等領域,表明了未來外資參與中國基礎建設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多,利好上海自貿區的發展。

  首先,上述19個關鍵領域允許外商獨資,這正是外商多年來真正想要的。外商就有積極性把它們在發達國家的工廠搬遷至自貿區,自貿區也將掀起新一輪外商投資熱潮。

  在9月26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表示,上海自貿區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已經建立,一年來新增市場主體的數據,超過前20年保稅區所有企業的總量。初步統計,上海自貿區目前已有283個項目落戶,共新設企業12266家,其中外資企業有1677家,占13.7%,而一年來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相比去年增加了10倍。

  雖然外商獨資使這些領域內正在迅速成長的中資企業面臨競爭壓力,可能會讓中資企業處境困難,但是外商進入以後也會帶來更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新管理模式等,剌激自貿區內的中資企業通過使用先進技術、創新經營機制與管理理念來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產品品質,使中資企業的規模、市場份額和技術水平再上新台階,如此,自貿區內的部分中資企業甚至有可能躋身於全球同類企業的前列,誕生一批世界民族品牌。

  其次,對自貿區而言,需要解決的不是開放過度的問題,而是開放不夠的問題。

  所謂中國資金短缺現象已經不存在,因而不需要更多外資的說法,是不了解中國引進外資的背景。事實上,解決資金缺口並不是中國引進外資的根本目的,外資對中國經濟最大的貢獻也不在於解決了資金缺口,而在於其推動制度變革和體制創新。縱觀國內各行業,可以發現,外資進入越深的行業,制度建設越好,行業管理也越規範;相反,對外資限制越多、管理越謹慎的行業,問題也越多。

  目前自貿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仍然是制度轉軌,經驗證明,單純依靠內生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自貿區必須讓更多外資以其喜歡的方式進入,才能形成更大的改革推動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