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抓住油價暴跌這重大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8:22:42  


國際油價近來跌跌不休,這對中國這樣一個石油消費大國而言無疑是件大好事。
  中評社北京1月2日訊/國際油價近來跌跌不休,這對中國這樣一個石油消費大國而言無疑是件大好事。面對這樣一個重大機遇,如何把“大好事”轉變成實實在在的“好處”,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分析和思考。

  環球時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文章表示,1990年以來,國際油價波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1990-2001年,國際油價除個別年份外基本是在22-28美元/桶的價格區間內相對穩定波動。二是2002-2008年,國際油價連續上漲,2008年7月11日創下147美元/桶的歷史最高價。三是2009-2012年,國際油價出現了脫離供求關係基本面的高位價格震蕩。這個時期,美、日、歐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普遍陷入危機和衰退,國際石油需求日益萎縮。但發達國家普遍採取量寬等過度寬鬆貨幣政策、世界市場投機泛濫、地緣政治危機四起,導致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

  2012年以來,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減速,國際油價開始回歸供求關係基本面,進入下跌通道。那麼,油價下跌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呢?筆者傾向於認為是長期趨勢。這是因為:一方面,國際油價長期高企必然導致化石能源的節約、替代、技術進步和投資,從而產生減少化石能源需求和增加供給的長期效應。另一方面,美國撤出量寬和加息預期,導致美元升值、貨幣政策趨向穩健、去泡沫的政策效應,引致國家油價下行。

  文章分析,中國如何抓住油價下跌這個機遇呢?一是要借此契機全面推進石油及相關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石油產業國際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石油工業的增長更多是靠汗水實現的,而不是靠智慧。即按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計算,更多是靠要素投入增長支撐,而不是要素生產率增長支撐。石油工業要實現從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根本出路是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

  二是逐步完善石油的戰略儲備、商業儲備和資產儲備布局,對衝國際油價波動的系統風險。中國作為世界石油主要消費國和進口國,只能採取兩面下注戰略:在油價持續下跌時期,逐步增加全球石油資產的股權多元化投資,而不僅僅是綠地投資。同時逐步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形成石油全球資產多樣性組合對衝系統性風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