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量化寬鬆”政策治標不治本

http://www.CRNTT.com   2010-08-22 08:17:53  


 
  日本採用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後,儲備貨幣達到4000億元以上,基礎貨幣供應量增速從此前10%以上升至20%以上。在日本央行實行定量寬鬆政策的2001年3月-2006年3月間,其資產負債表對該國GDP的比率由13%左右升至22%左右。但包括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現金及活期存款在內的M2+CD增速仍沒有顯著改善,掙扎於3.3%的平均增速,2003年後還長期落於3%以下。而融資需求負增長的局面則更持續了10年之久,直到2005年才有所改觀。同期,日本陷入了所謂有效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的“增長型衰退”,即一個經濟體雖然成長,但產能利用率不足,存貨卻不斷增加。產能慣性與存貨增加,持續推動物價下跌,造成了通縮預期。

  文章認為,美國“量化寬鬆”的效果不會比日本好多少,政策效果難如所願。

  首先,刺激政策邊際效用遞減,擴張效果大打折扣。美聯儲在2009年及2010年初通過“大規模資產收購計劃”總計購買了約1.7萬億美元的國債和機構債券,使其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從危機前的約8600億美元升至目前約2.3萬億美元,而貨幣乘數卻持續收縮。截至7月28日,美國貨幣乘數為0.851,僅為金融危機前1.612的一半,更不及歷史高點3.2的1/3,令貨幣擴張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救市政策不對症,治標難治本。由於十年期美國國債利率是按揭貸款利率、公司債利率以及市場利率的基準,美聯儲重啟“量化寬鬆”政策,繼續購買國債,其直接目標是拉低長期利率,降低金融市場借貸成本,最終目標是刺激消費與投資。事實上,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使全球金融系統進入去杠杆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實施以避險價值為基礎的資產負債管理的金融機構被迫啟動了去杠杆化的過程,因此不得不降低風險資產在資產組合中的比重,轉持債券,特別是美國國債這種安全性較高的資產。

  但另一方面,儘管眼下美國的現狀是長期利率已然處於歷史低位,甚至仍不斷創出新低,而信貸市場卻不為所動。銀行方面,出於資本充足考慮,惜貸氣氛仍然濃重;企業方面,由於消費開支未見明顯改觀且產能過剩的現象依舊存在,其擴張和借貸的動力都很小,美國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正在不斷加大,在財政政策擴張空間受限,量化寬鬆效果難如所願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復甦的局勢將相當的被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