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米高梅破產給中國電影的三大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10-11-05 11:23:29  


 
  警示二:產業鏈擴張。

  誰都明白,在“投融資→制片→發行→院線→衍生品”的電影產業鏈中,誰掌控的鏈條越長,風險就越低、收益就越大。

  米高梅曾是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集制片、發行、放映於一身的電影公司,但在上世紀40年代末,由於種種原因,被迫放棄了其他業務,以制片為主業。然而,在此期間,以時代華納為首的一批電影公司看准了電影產業的“火車頭效應”,在廣告植入,DVD、玩具等衍生品開發,迪斯尼公園建設,院線擴張等上下游產業鏈齊頭並進,不斷擠壓著米高梅的生存空間。

  反觀我國,雖然中影集團、華誼兄弟等電影企業正加速產業鏈擴張,特別是進軍院線建設、電影音樂、網游等衍生品開發領域,但從整體上看,中國電影的產業鏈長度、創意能力和技術水平仍存在致命缺陷:一是人才儲備不足,二是盜版猖獗,這些都威脅著產業鏈構建的社會生態。因此,必須盡快完善相應的政策法規體系、市場監管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和市場中介體系。

  警示三:謹防托拉斯效應

  米高梅之所以被迫回到制片領域,正因為它曾經壟斷了全美電影產業鏈條中的各個環節。1948年,反托拉斯法波及美國電影業,樹大招風的米高梅難逃厄運。因此,如何平衡產業鏈擴張和打破行業壟斷,成為美國相關部門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主要任務之一。

  反觀我國,雖然電影產業整體繁榮,但行業壟斷已有所顯現:隸屬於同一公司或幾家公司的制片方、發行方、院線方,在放映場次、推廣策略、發行時間、票價制定、上映時機、放映頻率等方面形成了壟斷聯盟,造成“少數大片一統天下、小成本影片無處生存”的格局,這直接造成了“少數電影票房屢創新高、多數電影卻難賺錢”的窘境,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如何疏導電影後期和下游的渠道,合理安排檔期,加快構建文藝類、驚悚類、喜劇類等類型電影院線,以實現百花爭鳴的電影發展格局是相關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