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復甦變過熱 台灣民眾仍無感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08:48:21  


對經濟冷熱的感受,普通民衆容易滯後。
  中評社台北12月29日訊/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復甦變過熱民眾仍無感”,表示“明年經濟與泡沫長相左右恐難避免,台灣住民必須有憂患意識。勤儉持家、保守過日或許是保護自己的最佳良方,而尋回儲蓄美德則是最佳策略!”文章內容如下:  

  昨日數則財經消息出爐,似乎意味台灣經濟已有脫離“無感復甦”、轉為“有感復甦”的味道。真的嗎?

  這一陣子流行的“無感復甦”,是說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將創廿多年來的新高,但受薪階級的薪水卻幾乎沒漲,而且房市炒作熱烈,物價也蠢蠢欲動,民眾難以感受高經濟成長的好處。難道轉瞬間情勢就起了大變化?

  昨天“經濟部”年終記者會,“經濟部長”表示“今年經濟成長率要超過百分之十不是問題”,明年也朝百分之五目標努力。“經濟部長”是根據近期台灣內外機構發布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作推論的,今年台灣經濟呈現出令人驚豔的高成長,“中研院”經研所十二月廿三日發布的最新預測值竟高達百分之十點三一,是廿三年以來的最高值。

  不過,就今年以來,各機構每次發布預測值都調高約二個百分點之多,以及對明年的成長率預測值卻都斬半來看,這幾年的情勢其實就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所說的“非比尋常的不確定”,而大起大落的表現根本就不是健康的,可能是各國競相採取“印鈔救市”政策產生的短暫效果,倒是應該密切注意救市政策停止或失效之後,是否又將是大衰退的來到。

  “經建會”每月發布的景氣對策信號,十一月份連續第三個月亮出代表“景氣過熱之虞”的黃紅燈。觀察今年一到十一月燈號,六個紅燈、五個黃紅燈,明顯告訴我們台灣經濟景氣不只是復甦,早就是“過熱”。

  由央行一年來不斷以升息、選擇性信用管制和壓制新台幣升值,並對熱錢喊話和打房等等動作來看,正是呼應景氣過熱,而“民國一百年大泡沫”的聲音還非常響亮呢!這兩天台幣出現亞洲風暴後首見超過一元飆漲幅度,也可見市場預期心理之強大,央行壓抑動作是否無效,甚至形成反效果,值得觀察。

  日前“中研院”指出的三角貿易、要素所得及稅制問題等三種“無感復甦”的原因,都還存在,為何就出現“有感復甦”說法了呢?原來是一份“上班族對二○一○年終獎金的期待”調查結果捎來的訊息。調查顯示,今年有近九成三的企業會發年終獎金,創下五年來最高發放的比例。展望明年,有七成七的企業表示會加薪。

  我們不必懷疑或否定這項調查,但它可能只反映局部,而“行政院主計處”的薪資、所得分配及失業率等資料卻是全面性的。後者數據所反應的“無感復甦”應較真實吧!

  有必要提醒的是,明年經濟與泡沫長相左右恐難避免,台灣住民必須有憂患意識。勤儉持家、保守過日或許是保護自己的最佳良方,而尋回儲蓄美德則是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