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菲律賓”曾想成為“中國固有領土”?

http://www.CRNTT.com   2012-05-12 08:19:18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訊/5月7日,央視《24小時》女主播和佳一句“菲律賓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口誤,引起軒然大波。菲律賓如今是主權獨立國家,又向以“亞洲近代第一個共和國”為自豪,當然不是“中國固有領土”。

  不過,這個群島國家海岸線離中國島嶼最近距離尚不足200公里,其9500萬人口中,至少有1500萬人帶有華裔血統,是東南亞華裔血統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之一,至今仍具有鮮明華人特征、且自認為華裔的菲律賓人,也有100萬以上,這一切都表明,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確是有一些“固有”關係。中國江西網日前登載專欄作家陶短房的文章《“菲律賓”曾想成為“中國固有領土”》: 

  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東吳

  菲律賓在漫長歷史時期內,其境內7000多個島嶼上雖有人居住,但並未形成國家形態,而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公元226(吳孫權黃武五)年,東吳官員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前後歷時數十年,抵達過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天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由於康泰回國後著有《吳時外國記》(俗稱“扶南傳”,扶南即柬埔寨),這本書雖然早已亡佚,但裴鬆之注《三國志》時有所引述,《晉書》中也有提及。此次“出訪”的目標是扶南,菲律賓各地僅是順風路過,因此中國此時對菲律賓,也只能說是“到此一游”,去過而已。

  隋唐時期,中國航海業空前發展,南方大港泉州十分繁榮,海船和航海設備也大為進步,已出現了中國-菲律賓之間的較固定海上貿易航線。由於風浪、潮流的關係,這條航線並非從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直線距離最近的呂宋島(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而是從泉州出發,先繞過海南島,沿越南海岸線抵達越南南部的占城,然後繼續沿海岸線南下,在馬來半島一帶橫渡南海,抵達加裡曼丹島的渤泥(文萊),再從文萊北上,抵達今天菲律賓的蘇祿群島和棉蘭老島一帶。

  還應看到,唐代“海上絲綢之路”十分繁榮,但菲律賓群島卻只是這條海商黃金航線的一個並不起眼分支。菲律賓列島人煙稀少、經濟落後,中國的大宗輸出產品(絲綢、瓷器、茶葉),當地市場容量有限,而當地出產的水果、香料、海產品等,其它南洋地方也不難買到。這條航線最重要的意義,是開辟了一條中國福建沿海居民遷徙菲律賓的通道,此後幾百年間,呂宋等地逐漸聚集起不少華人,他們經商、務農,甚至成為海盜,在當地居住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