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從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談起

http://www.CRNTT.com   2012-11-26 09:15:39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從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談起”表示,北京當然可以對兩岸關系未來的發展有些期許,提出一些願景,但與其提出一些短期內不太可能實現的想法,不如專心思考如何在九二共識現有的基礎上,由大國崛起走向文明崛起,研究如何培養、善用、發揮、落實自己的軟實力,一個腳步、一個印子,實實在在的多做好事,多講實話,爭取台灣的民心,先從推動兩岸文教協議著手,建立起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觀念,這可能才更為實際一些。詳論如下:

  今年適逢“九二共識”二十周年,兩岸的學者和重要高層官員曾分別在台北及北京召開研討會,重點在於探討九二共識的精神與意涵,討論要如何付予其新的生命,從而深化與鞏固九二共識及兩岸關系等相關問題。馬英九總統曾親自出席海基會在台北所舉辦的會議,並發表重要談話。他說九二共識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是務實解決兩岸問題的態度,兩岸應持續在此基礎下,以協商取代對抗等等。明確表達了台灣方面的立場。

  而在日前舉行的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報告中,胡錦濤除了強調兩岸同屬一中、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等原則之外,並提出未來實際推動兩岸關系進一步發展的行事方針。這其中除了要深化經濟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北京特別再度提出,希望在國家尚未統一之前,探討兩岸政治關系,並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等等。胡的報告內容引人注意。九二共識顯然成了兩岸政治互信與良性互動的基礎。

  從北京的角度出發,九二共識客觀存在不容否認,它不但確立了雙方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也表明了雙方追求國家統一的願景,一中前提更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提供了方向與目標。簡單的說,九二共識的精神和分歧不是領土、主權之爭,而是政治內涵的不同。九二共識是要促成國家統一,而非兩岸要不要統一的問題。對中共來說,九二共識雖然仍有缺失(由於雙方對於一中內涵的不同認知,讓台灣部分有心人士有太大的解讀空間),但已發揮無可取代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