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張亞中:《中國評論》為兩岸關係掛燈搭橋

http://www.CRNTT.com   2013-03-08 00:42:55  


張亞中主持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主辦的“思想者論壇”。
 
  無論是從歷史、地理、文化或是血緣來看,兩岸不可能永遠不相往來。冷戰甫一結束,商人是最先行的一群,利益趨使他們前仆後繼,黑夜攔不了他們;尋找親人不需要任何動力,親情可以跨越惡水湍溪,沒有橋樑他們依然會無懼的前行。但是人的觀念思想呢?不需要燈?不需要橋?兩岸的互動要繼續在黑夜中摸索,還是繼續在惡水中行走?

  經歷過幾十年政治的隔閡,在不同的政治、教育背景下,兩岸人民對於彼此的認知有著不少的差異。這些差異是無法僅靠商人的往返、親人的擁抱而改變的。誤解與無知永遠是衝突發生的必然元素,如果兩岸知識界無法有一個溝通的平台,如果兩岸的菁英不能讓雙方了解各自在想甚麼,那麼,誤解會持續加深,傲慢所產生的無知會不斷地擴散。

  兩岸的燈火在哪裡,兩岸的橋樑在哪裡?當時有幾個年輕人,他們從大陸來到香港,在那個既不屬於兩岸,又屬於兩岸的第三地,他們嘗試為兩岸的相互認識做“掛燈搭橋”的工作。十五年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他們的理想,一盞一盞的燈在兩岸掛起,一座一座的橋跨越著兩岸。兩岸的新聞、言論、文章,無論它的顏色是甚麼,都可以在《中國評論》與中評社的網站上看到,僅就這一點,中評社的朋友已經無愧初衷了,他們是掛燈者、是造橋者。

  掛上一盞燈是希望告訴旅人,前面可能的險阻,未來可以走的道路在哪裡。燈本身不會說話,但是燈多了以後,它可以讓同樣看到燈的人相互提醒,哪一條應該才是安全的道路。搭建一座橋是希望方便過客,減少橫渡的危險,橋本身不會說話,但是橋多了以後,它可以讓南來北往的路客了解,哪一座橋的盡頭才有豐美的水草。十五年來,這一群年輕人,他們沒有忘掉當時的初衷,他們希望兩岸走一條“共同締造論”的道路,他們深信未來的中國不是誰吃掉誰,更不可能是分道揚鑣,而是要兩岸共同來締造。在這樣的理想下,他們的心中有一盞燈、有一座橋,這既是他們的堅持,也是他們希望與引導兩岸走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