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之大岌岌可危

http://www.CRNTT.com   2014-07-21 11:28:22  


 
  數年前,影子銀行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從2002到2011年,中國國內社會融資額增加迅速,銀行信貸占比卻由91.9%下降至58%。影子銀行的份額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熱銷。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報告,2012年底,影子銀行的規模已發展到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根據估計,自2007年以來,中國影子銀行業提供了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貸款。中國央行數據顯示,2013年影子銀行融資佔中國融資總量的近三分之一。中國社科院金融所2014年5月9日發布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4)》也聲稱,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規模已達到約27萬億元,以2013年中國GDP總值為56.88萬億元來計算,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已占GDP的47%。由此可見中國影子銀行規模之大。

  地方政府也涉足銀子銀行

  影子銀行主要表現為銀信合作和民間金融等形式。 影子銀行經營的產品主要有三種。銀行理財產品是主要的一種,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產品是另外兩種。

  商業銀行發現一個漏洞,理財產品屬於表外資產,它們並不被計入資產負債表,因此可以用來規避監管,不受信貸額度的限制。近年來,銀行熱衷於大力推銷理財產品,尤其是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的理財產品。這些信托產品,是一種回報率高但風險也高而又類似儲蓄的投資,頗受投資者的青睞。銀行籌集到的這些資金,一般流向房地產等高回報的行業。

  除了銀行推銷理財產品,許多地方政府也發覺建立融資平台,推銷此類理財產品,可以籌到資金,用於各種發展項目。地方政府盡其最大可能籌集,大事建立這類融資平台,規避了國家禁止地方政府舉債過多的法律限制,導致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去年年中,地方政府通過影子銀行融資平台已經籌集資金共17.9萬億元,占2013年中國GDP幾近三分之一。萬一地方政府違約無法兌付,將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造成極大的傷害。

  今年初,就有此類理財產品到期而發行者幾乎違約的事件發生。幾乎發生違約的有一款名為“誠至金開”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30.3億元,到期幾乎無法兌付,後來經過迅速重組才免於違約;另有一款名為“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從9.8%到12%不等)也瀕臨違約。

  2008年以前,美國投資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各種金融衍生產品證券,有的產品極其複雜,供投資者購買,籌集了大量的資金。後來,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違約無法贖回這些證券,這家大而不能倒的投行終歸倒了,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全球金融危機,這是影子銀行造的孽。中國的影子銀行現今的規模如此之大,情況又如此之凌亂,倘若不嚴加管制和整治,另一個金融危機也許很快就要發生了。1998年被當時的總理朱鎔基關閉的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可以說是影子銀行失敗的一個生動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