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即使正名也難改本性

http://www.CRNTT.com   2014-09-26 09:11:17  


趙天麟“想把中國事務部改成兩岸事務部,這樣更沒有包袱”的说法,可能犯了民進黨的大忌。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昨日舉行“二零一四兩岸建立互信與換位思考”學術研討會,邀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桂宏誠和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立委”趙天麟和進行兩岸政策報告,形成小辯論。

  這是一個頗為有趣及有意義的研討會。一方面,是國民黨和民進黨主管兩岸事務的高級黨工進行對話,是此前的“紅藍綠智囊對談”之後的一次延伸;另一方面,是這個研討會的主題之一的“換位思考”,希望與會的紅藍綠各方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以利於作出較為務實的判斷,以取得最大的公約數。

  由於身份問題,趙天麟在研討會結束之後,主動地留下來,與大陸應邀赴台出席該次研討會的學者專家,及在台灣就讀的大陸學生隨意交流。這表現出他務實的一面。實際上,趙天麟在未出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之前,就已是民進黨中熱衷於兩岸交流尤其是民共交流的“立委”,而且更因他是“謝系”重要成員的關係,而使得他有關兩岸關係的種種言論,被視為民進黨內各派系中,“謝系”立場的主要標杆。而謝長廷的訪陸之旅,他不但是陪同者,更是事前是聯絡安排者,因而更為鞏固他是謝長廷大陸政策“代言人”及最重要智囊的定位。

  因此有人說,蔡英文把趙天麟安排為中國事務部主任,是要調整民進黨兩岸政策、啟動民共交流的標誌。但這個判斷和認知似是有所偏差,其實更是為了平衡各派系。實際上,恢復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的建議,是由當時任“新潮流系”總召的段宜康,在民進黨中常會中提出來的。因而當時人們都以為,曾經長期把持中國事務部的“新潮流系”,希望能重新掌握中國事務部。而當時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可能就正是“投鼠忌器”,不願讓在民進黨內樹敵甚多的“新潮流系”掌握黨內主導兩岸政策的“利器”,而委任了當時並非是較為知名的民進黨人,而且在黨內也不從屬於任何派系的洪財隆,出任已被裁撤了多年當時才恢復的中國事務部的主任。而蔡英文委任“新潮流系”的死對頭“謝系”的成員出任中國事務部主任,看來也是為了平衡黨內的派系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