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平庸時代:台灣經濟的突圍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4-10-29 09:12:22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日前以“新平庸時代”(New Mediocre)形容世界經濟情勢,她認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不足,未來5年可能持續疲軟。
 
  台灣今年經濟相對好轉,“破3”、“破4”有望。受惠於蘋果iPhone6新款手機上市,相關零組件出口暢旺。來自大陸、香港及日本等地觀光客持續增加,刺激零售業、服務業的增長,都是重要原因。但是,這兩個優勢都存在風險。出口過度依賴只能手機產業,科技產業新陳代謝很快,其不穩定隨時會傳導給整體經濟。至於觀光客的增多,固然可以提供就業機會,但其可創造產值甚低,並不能作為台灣主力產業。整體而言,台灣經濟大環境並未出現結構性改善,對未來仍不可掉以輕心。
 
  綜合來看,IMF對未來5年的“新平庸”評估,是相當可靠的,值得決策者和企業家思考。台灣《旺報》日前發表評論認為,兩岸如何從“新平庸”突圍,除了解決好自身的結構性難題外,可以從開發大陸內部需求入手。
 
  “新平庸”是針對全球經濟而言,相對強勁的美國經濟,近期也出現波動,消費零售額、物價、製造業數據全面下滑,造成歐美股市大跌。相較而言,大陸的內部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可待開發。最新數據顯示,第3季大陸GDP增長為7.3%,人均可支配收入卻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8%。隨著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兩大領域的發展,以及網絡電商對銷售通路的革命,大陸內部需求會因為經濟轉型出現井噴。
 
  大陸電商巨頭阿裡巴巴剛剛在美國創下歷史規模最大的IPO。阿裡巴巴主席馬雲最新發表的內部講話中,提到一個新概念“軟需求”。他認為大陸的內需市場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過去集中在房屋、汽車、計算機、手機等硬件方面,未來在健康、教育、保險等“軟需求”領域,將會有龐大的商機。
 
  台灣要從“新平庸時代”突圍,就要把握大陸經濟轉型過程所創造的內部新需求。以金融服務業來看,當房地產投資逐漸降溫,金融理財產品的需求必然增加;基礎的衣食住行需求滿足後,文化、創意等精神領域的需求必然增加等等。服務業本身就是台灣的強項,也應該成為台商轉型升級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