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論蔡英文的難如何解

http://www.CRNTT.com   2016-04-26 00:23:13  


 
  “四不一沒有”內涵為“不宣佈‘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以及“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由於16年來兩岸內外環境的改變,這些主張的內涵也發生了質變。

  首先、當時還沒有“‘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在台灣”的“獨台”的概念,但是這16年來,民進黨已經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獨台”論述,對待“中華民國”的方式已經從借殼上市到登堂入室。不同於國民黨,民進黨認為“中華民國”的‘主權’宣示僅在台澎金馬,而且已經是個‘主權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的“國家”,因此,民進黨自然可以宣示“不宣佈‘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如果蔡英文再說這三個“不”,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

  其次、民進黨認為,“中華民國”/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就是“現狀”,因此,沒有獨立的問題,而只有是否要統一的問題。換言之,民進黨不認為還需要“台獨”公投,只有“統一”時才需要公投,因此,如果蔡英文再說出“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那等於是變相的吃北京豆腐,因為連“統一”公投也不會推動。再者,有關“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的宣示,最後證明,雖然沒有廢除,但卻是讓兩者壞死的凍結,連馬英九都沒有將其解凍還生。

  蔡英文的“2.0版”,或許是在壓力下,會用“憲法”來解套,即宣示依循“中華民國憲法”來推動兩岸關係,但是她可能的“憲法”說”也將只會著重在有關治權的“現行憲政體制”,而不會接受“憲法”有關主權範圍的宣示。

  另外,16年前後兩岸關係的性質也有很大的不同。“去中國化”的“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認同已是台灣目前有關“身分認同”的政治正確,“中華民國”的“主權”僅在台澎金馬”的錯誤認知也成為泛綠支持者的“國家認同”。16年前中國大陸的經濟還在奮起階段,而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6年前兩岸的經貿交流並不密切,台商還是大陸經濟發展的主力,如今,兩岸經貿緊縮將會嚴重影響台灣的經濟,而台商也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輝。

  16年來,蔡英文一直是拒絕接受“九二共識”的急先鋒,如今她站上大位,而對岸的習近平又已經亮出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和平發展的底牌。不論兩岸曾經用甚麼形容詞或對應句來描繪“九二共識”,其核心內涵就是“整個中國的主權不可分裂”與“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這兩個基本點,而這恰恰是蔡英文16年來難以接受的重。如何面對北京,16年後的蔡英文比當時的陳水扁要難的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