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的“日本情結” 由何而來?

http://www.CRNTT.com   2016-10-17 00:12:50  


 
  結語

  台灣社會的“日本情結”是一個系統性的社會問題,它涉及台灣本身特殊的歷史遭遇,台灣獨特的政治發展過程和台灣社會多元的文化認同。以1895年台灣割讓予日本為時間節點,台灣與大陸的共同歷史記憶逐步產生分離,在日據時期一部分台灣人表現出對先進文明學習的渴望,以非暴力鬥爭的方式進行反抗,也有一部分本省籍精英由於對殖民國家的崇拜感異化了其身份認同,轉而追求台灣“獨立”。二戰後“二.二八”事變爆發,使一部分台灣人認同再一次異化。台灣人的後殖民遺緒中一直擺脫不了“日本影子”。當前,台灣社會“日本情結”的膨脹已經成為培植其“主體性”認同的工具。可以說日據那段歷史至今仍在影響著台灣人對自身身份認同的判定。

  註釋

  ①參考自於洪洋,巴殿君:《日本對台文化政策與交流簡論》,《北華大學學報》,2012年10月,第67-68頁。

  ②唐月芬:《米德符號互動理論述評》,《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年第7期,第27頁。

  ③參考自バートル(baatar): 《新しいビジネスアライアンスの可能性——日台企業の新潮流》,《多摩大學研紀要“經營.情報研究”》,No.17 2013,P132-134。

  ④指日本,下同。

  ⑤陳岩 汪新建:《米德的“符號互動論”思想的新詮釋》,《南開學報》,2010年第3期,第137頁。

  ⑥參考自孫立祥:《解析日本“白團”秘赴台灣及其對兩岸統一的影響》,《東北師大學報》,2010年第4期,第81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