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美日博弈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9-01-13 00:02:48  


 
  6月19日,馬蒂斯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畢業典禮上直言,北京夢想恢復明朝的列國向中華帝國的朝貢制度。中國在南海吹沙造島,部署導彈,步步為營,種種行動後面可能掩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為改變國際秩序,中國目前有一套長期計劃,北京似乎是以明朝為藍本,要其他國家成為向北京磕頭的朝貢國。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批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時即指出,明朝似乎是中國的模式,北京要求他國俯首稱臣。

  無獨有偶,《美國之音》評論剛閉幕之中國高層外事工作會議所提出的“習近平外交”,認為習近平時代的中國外交,展現全面外向型態勢,不再“韜光養晦”。《美國之音》評論或許部分為真,惟中國在改革開放取得一定成就後,對全球化下的國際政經新秩序具有發言權不足為奇,亦不能將之簡單化為對既有秩序的挑戰。

  誠然,“習近平外交”遭解讀為鄧小平“韜光養晦”之外交訓導的揚棄,但此認知恐將“韜光養晦”與“有所作為”對立起來,而無視兩者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其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的提醒,更不該被束之高閣,此應為“中國永不稱霸”之具體實踐。當前中國瞭解“強國夢”的實現,“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中、美破局,中國難以築夢踏實。因此,中、美存在經貿及戰略安全利益的分歧雖為不爭事實,但雙方不能走上衝突或陷入冷戰的格局,“冷對抗”應為當前中美關係的適切描述。中、美非敵我關係,而為處於競爭、摩擦亦互見支持的“冷對抗”,其間零和博弈絕非解方,透過對話,管控分歧,構建超越歷史悲劇的新型大國關係仍為“習近平外交”基調。

  二、印太戰略:非冷戰“圍堵”再現

  在中美關係的對應中,特朗普提出“印太戰略”,看似構築“對中包圍網”,以遲滯大陸走向海洋,但此應非冷戰“圍堵”蘇聯的複刻版。誠如美國學者奈伊所言,中國不是蘇聯,無法“圍堵”。

  大陸與印太地區國家利益關係千絲萬縷,非清楚之敵我楚河漢界,在對中關係上,印太國家彼此間難以形成共同的戰略利益,“圍堵”難以成形,但特朗普試圖藉“印太戰略”為習近平在“強國夢”的實現中,製造其“周邊外交”的麻煩則為不爭事實。

  換言之,特朗普的“印太戰略”中,日本、東盟、印度及澳洲皆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牽制大陸崛起的牌,其中日本雖與美國同調,但安倍首相深諳此理,日本的“印太戰略”存在與美國不同的想像,挪移安倍改善對中關係步調,避免淪為特朗普的外交牌。

  日本認為,除經貿外,特朗普之“美國第一”更貫徹於安保領域,處處錙銖必較的特朗普對盟國常不假辭色,在朝鮮半島之安全戰略轉軌中,更未令日本充分感受利害與共的尊重。在貿易及朝核爭端中,遭特朗普再三逆襲的日本勢將重新思考美日關係的虛與實,美日同盟恐有漂流之虞。“川金會”不僅決定朝鮮半島之和平進程,亦牽動美日同盟之去向,對東亞深具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