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化圈公共產品 如何供應?

http://www.CRNTT.com   2020-01-21 00:18:08  


 
  從世界歷史看,一個文明形態與民族國家是不同的概念。在同一個文明形態下可以衍生很多個國家。例如,在阿拉伯文明形態下有著22個阿拉伯國家和地區。蘇聯文明形態下,分離出了12個獨聯體國家和3個波羅的海國家。以古希臘、古羅馬和基督文明為母體的西方文明形態下,有幾十個西方國家,儘管他們政見不一,爭吵不休,甚至相互開戰,但在西方文明基本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受到威脅時,它們又高度一致,要保衛西方文明共同體。中華文明存在幾千年,是唯一沒有出現斷層的古代文明。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國的土地上產生過無數個國家。但是,中國理解的國家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後的近代民族國家概念不同,其實就是一個朝代的概念。當幾個朝代同時存在,就形成了多國的局面,三國時代就是代表。因此,在“中華民國”之前,中國未曾出現過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形態。當時大部分國人以為,中國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中國。辛亥革命以後,中國開始向現代民族國家轉型,也開始參與現代國際體系的外交活動。這個時候,國人開始覺醒,國家主權的概念逐漸被接受。任何損害國家主權的行為都會激起民眾的強烈抗議。而知識分子的敏感性更強烈。郁達夫對曾經日本人把中國人稱之為“支那人”耿耿於懷,視之為中華民族的恥辱。抗日戰爭之前,中國出現了幾個政府並舉的局面,有北洋政府,有廣州政府,有南京政府,有武漢政府,有蘇維埃政府等等,最後蔣介石基本上完成了形式上統一中國的舉動。當時主權中國和文化中國的概念是一致的。儘管存在幾個政府,但大家都在爭奪中國的領導權。

  1949年之後,主權中國和文化中國出現了分離。共產黨贏得了勝利,建立了新的政權,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台灣的蔣介石政權繼續存在,“國號”仍然是“中華民國”,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國際社會承認國民黨政權。這個局面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打破。中國加入聯合國、中日、中美建交等一系列事件開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國際社會承認的過程,今天,這個過程已經完成。隨著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中國的國家主權由北京代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圍繞著國家主權歸屬,大陸與台灣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大陸的立場很清楚,祇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的代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任何“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立場是不被接受的。台灣在早期立場是比較清楚的,不承認大陸政權的合法性,認為“中華民國”才是正統代表。李登輝之後,台灣方面的立場發生變化,不再強調對大陸的主權爭執,而將重點放在台灣,祇不過形式上仍然擺著一個包括兩岸三地在內的中國架構。民進黨上台後,台灣的立場急劇變化,不僅要脫離大陸的主權管轄,也要脫離中國這個名號 ,簡言之就是要搞台獨。對此,大陸當然堅決反對,並以武力威懾以制止台獨。

  這樣兩岸關係似乎陷入僵局。除了主權中國之爭外,文化中國也出現爭端。由於國家主權是由很多文化符號作為象徵,因此對這些文化符號的尊重和主權表達語言的規範性成為保衛國家主權尊嚴性的重要體現。本來在政府層面或專家層面,一般對這些文化符號不會引起爭議,即使立場不同,大家也會克制,保持起碼的禮儀,至少不會暴露在國際公共場合。然而,進入21世紀後,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參與國際事務興趣的濃厚,上述情況發生變化。大陸有些部門的官員,機械理解一中原則,沒有區分主權中國與文化中國之間的差別,做了一些無益於彼此感情的事情。同樣港台一些年輕人,恣意妄為,毀損代表中國主權的文化符號,也造成對大陸民眾感情的傷害。於是,兩岸之間不僅在國家主權的代表性上分歧依舊,兩岸三地在文化中國的認同上也發生嚴重裂痕,而且這種裂痕也波及海外華人。它的危害性在於,導致中國文化凝聚力的渙散。中國文化的認同是中國統一的強大粘合力,沒有這種粘合力,即使統一了,也會引發新的問題。因此有關中國統一的過程,主權中國的認同和文化中國的認同要同步進行。沒有文化中國的認同,主權中國的認同是不完整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