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站上第一綫 馬要為國民黨“革心”

http://www.CRNTT.com   2009-07-27 11:35:26  


馬英九再任國民黨黨主席,人們對他的期許已經不同。
  中評社台北7月27日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業立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黨務‘革心’ 馬能壯士斷腕? ”作者表示:“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後,最重要的黨務改革,應該是在‘革心’方面。如何袪除百年老店的醬缸文化,建立起新的價值與典範,以吸引年輕選民的認同,才應是黨務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文章内容如下:
 
  不管投票率或得票率的高低,對於曾經贊成或反對的各界人士而言,馬英九回鍋擔任黨主席已經成為事實。不管沾不沾鍋、怕不怕熱,權力集中也罷、承擔責任也罷,馬英九已經直接站上了第一線。

  對於高舉“正派、清廉”大旗推動黨務改革的馬英九而言,所謂的“改革”,至少包含了四種不同的層面。首先,面對雲林縣“立委”補選、年底縣市長及縣市議員選舉、縣市長選後的若干選區“立委”補選及縣市議長、副議長選舉,國民黨是否能展現壯士斷腕的決心,徹底和黑金劃清界限,長痛不如短痛,寧可犧牲短期的少數席次,以換取長期政黨形象的提升,取捨之間,將是馬主席推動黨務改革的第一道試金石。

  其次,在延宕已久的黨產問題上,馬英九也應劍及履及,迅速處理,不要再留一些小尾巴,瞻前顧後,授人以柄。另外在政黨的基層組織、動員系統及提名制度上,國民黨也應引進新的思維與做法,才能面對各項重要公職選舉均改為單一選區後的新挑戰。最後,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後,最重要的黨務改革,應該是在“革心”方面。如何袪除百年老店的醬缸文化,建立起新的價值與典範,以吸引年輕選民的認同,才應是黨務改革最重要的目標。

  宥限於台灣半“總統”制的憲政結構,過去兩任的民選“總統”都試圖在府院黨團間建立起一個可運作良好的互動模式而未竟其功。以“守憲、護憲”自居的馬英九,經過一年多的實際操作後,終於還是決定要身兼黨主席,希望透過政黨作為溝通平台,直接參與決策,以提升執政績效。但無論是“以黨領政”或“以政領黨”均已是舊的思維;“由上而下”、“定於一尊”、“天威難測”或“揣摩上意”的決策模式都應被徹底揚棄。未來如何將中常會重新定位,“以黨輔政”,強化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之間的互動與整合,最大的關鍵其實就在於馬英九本身的態度。

  除了加強黨內整合,以展現出“多數政府”或“一致政府”應有的執政成績外,馬英九所領導的國民黨仍然不應該放棄與在野黨溝通、對話的機會,並重視各種社會團體、弱勢族群的聲音,如此才能降低部分民眾對於“一黨獨大”、“強人再起”的憂慮,並且對於台灣的民主鞏固,才會有著比較正面的意義。

  馬英九“總統”身兼國民黨的黨主席之後,未來兩岸之間的互動方式,也必然會引發各界關切甚至國際矚目。國共論壇勢必要轉型,在此關鍵的轉捩點上,馬英九的黨主席身分,對於未來的兩岸高層互動,乃至於政治議題的登場,究竟是契機還是侷限,仍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任何政黨當然都希望能“永續執政”,但能否繼續執政卻並不能建立在對手太爛的基礎上。馬英九兼任黨主席之後,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他是否真的準備好了?國民黨是否也準備好了?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