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再平衡 誰把中國推向浪尖

http://www.CRNTT.com   2009-10-19 10:23:28  


經濟再平衡,其實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另一種托詞。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訊/在全球經濟不平衡的調整過程中,由於受中國金融體制和金融發展深度和廣度的約束,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並不與全球經濟失衡糾正過程中的浮動匯率經濟體的貨幣相匹配,故而經常項目巨額盈餘成為全球不平衡的中心。因此,能向海外投資獲得更高投資收益率的主權財富基金,顯然是雙贏戰略的選擇。

  上海證券報刊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陳學軍文章表示,中國經濟正在經受全球不平衡的衝擊,經受全球經濟不平衡糾正過程中的陣痛。資源要素價格扭曲,抑制了人民幣合理的市場匯率表現;過度倚重投資和出口需求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國際收支失衡和國內經濟結構的不合理。雖然調整匯率並非糾正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本方法,但現實情況顯示,全球相對價格結構調整已經開始,歐洲也將無法再承擔不成比例的重擔。為此,中國及亞洲其他盈餘國家也不得不隨之做出調整,以阻止美元進一步下滑。為了抵消美元疲弱對外匯儲備所構成的負面影響,中國最有效措施就是加大放寬對資本賬戶的限制,增加資金流出。不僅積極推動政府對外投資的發展,還准許國內企業保留來自出口商品及服務賺取的全部外匯,鼓勵企業購買海外機構的權益,以提高回報。

  文章分析,全球經濟不均衡,是指世界經濟體系中,具有系統重要性經濟體對外頭寸積累所反映的扭曲或施加於全球經濟的風險。同時,也包括經濟政策導致的扭曲,比如固定匯率政策,以及像缺少經濟彈性的結構政策或其他宏觀經濟政策,公共儲蓄政策引致私人部門儲蓄決策或因石油價格影響的扭曲。施加於全球經濟的風險是指外部頭寸現實狀況對全球經濟構成的風險,包括因無序調整而出現的宏觀經濟與金融穩定狀況惡化的風險;因貿易保護主義的對抗,不平衡進一步加劇的風險等情景。

  進入新世紀以來,對不平衡含義越來越多被簡單地描述為經常項目赤字或盈餘的擴張,即主要是指一國擁有巨額貿易赤字,而與該國貿易赤字相對應的貿易盈餘則集中在少數國家。其實就是主要關注美國經常項目的巨額赤字和亞洲國家經常項目順差飈升的原因和可持續性的問題。很顯然,僅從經常項目赤字或盈餘不能全面認識和判斷全球不平衡現象。

  最近幾年,隨著美國消費需求持續上升,美國國內儲蓄—投資平衡出現嚴重的扭曲,因此,美國累積了巨大的經常項目赤字。美國國內儲蓄—投資平衡扭曲,不僅反映在經常項目赤字,而且還表現在龐大的財政預算赤字規模和扭曲的個人儲蓄水平。通常,一個長期維持經常項目赤字的國家,並且依靠資本流入為赤字融資,其國際收支中的淨投資收入遲早要惡化。因為,支付於國內資產的外國投資要超出投資於海外資產的收入部分。所以有學者認為,要避免美元危機,就必須使美國的淨外債與GDP之比控制在50%以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