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雲林有感而發吟誦“讓他三尺又何妨”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08:34:28  


 
  實際上,大陸方面作出“讓利”,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比如,就在“ECFA”簽署的前幾天,台灣的石化等相關行業的商人,希望大陸能將台灣石化製品列入“早收清單”,多些“讓利”,但海峽協卻表示為難。為此,不少台商和媒體,都曾就此問題大做文章。就在眼看著“ECFA”未能完全滿足台灣方面的要求,可能會留下一些遺憾之時,大陸方面卻傳了好消息,台灣石化業商人的要求,已經得到了滿足,將在“ECFA”協議中,將之納入“早收清單”。這讓台灣石化業商人們欣喜若狂。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海協作出這幾項“讓利”,是要克服多少困難的,因為存在著部門利益,誰也不願意“吃虧”。這是因為,今日的大陸石化業的國企,已不像過去那樣的政治掛帥,只要政府下令,就被無償徵用,反正“做是三十六,不做也是三十六”,公司賺到的利潤都是國家的,與自己的個人利益完全掛不上鉤。而在現時,大陸國企都是經濟掛帥、利潤掛帥,企業的業績與企業高管以至是每一個員工的利益密切相關。如果“讓利”太多,利潤減少,就等於是要在他們個人的腰包中掏錢出來。

  由此,如果不是北京最高領導人親自下令,國企是不會同意“讓利”的。這些苦辛,只有陳雲林才最清楚,因而才有感而發吟誦“讓它三尺”了。還有在處理江平事件和亞運事件過程中,國台辦也須頂住大陸憤青們的咒罵壓力。但台灣方面一直以為“讓利”是理所當然,而且也不投桃報李,只知伸手要“讓利”,不願配合大陸方面的合理訴求,拿到了便宜還講風涼話。只有吳伯雄明理知禮, 認為兩岸關係應小心維護,尤其經常有突發性的問題,但只要雙方用誠意、善意多做溝通,不但可以化解危機,甚至可把危機化解成轉機;只要兩岸彼此發揮善意,相信不但不會製造危機,甚至藉這事件把危機變成轉機,那就要看兩岸的智慧。

  作者:富權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 2011年3月1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