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緬甸的外交情勢變化與中國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1-12-02 10:10:24  


12月1日,緬甸總統吳登盛(右)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 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希拉莉)時下對緬甸的訪問,標誌著緬甸的外交情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美國對緬甸的政策是否從此就不可逆轉,取決於緬方政治和經濟政策的演變以及美國對這些轉變的認同程度。

  儘管如此,美國對緬政策的轉變,誘導了其它參與制裁緬甸國家的政策轉變。例如,日本政府已宣布將恢復對緬提供經濟發展援助。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以及商業銀行對緬甸的經濟政策也會隨著制裁大勢的鬆動而變得更有利於緬方促成走出對外經濟困境的努力。西方跨國公司回到緬甸市場的國際政治空間也得以擴大。

中國在緬利益會受損嗎?

  緬甸外交情勢的這些變化,是否像國際媒體輿論所說,就意味著中國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就緬甸局勢變化過程中的中國利益而言,沒有比中緬邊境的穩定與發展更高的利益。近幾年,中緬邊境地區,出現了一些動蕩。2009年8月的果敢事件,2011年8月緬甸政府軍與克欽幫武裝的衝突等事件,都直接危及了中國的邊境地區安全局勢,邊民人身安全受到了損害。2011年10月在泰國境內的湄公河流域發生了中國籍船舶和緬甸籍船舶遭劫,十多名中國籍船員不幸喪生的事件。雖然事件的發生地不在緬甸,儘管事件的真相尚未查清,包括緬甸在內的金三角地區毒品生產和販毒的重新泛濫是不可排除的環境性因素。中國的利益受到了損害,邊境地區的安全局勢在惡化。

  中緬邊境地區安全局勢的惡化,原因很多。其中也包括跨境貿易和商業活動中,來自中國的一些商人的作為(特別是通過賭博、色情而呈現的“炫富”現象),直接傷害了無辜中國公民在緬甸社會得到有效保護的當地群眾基礎。

  從來自緬方的結構性因素看,中央政府沒能有效管理和經營其邊境地區,是重要且直接的誘因。而緬甸境內的多種名目的地方武裝,其抗擊緬甸中央政府的意志和行為,數十年來一直受到緬甸的海外流亡組織和一些西方力量至少是道義上的支持。

  一個與美歐國家關係開始改善的緬甸中央政府,未來如何與其境內的地方武裝互動,是維繫中國利益的重要一環。我們當然不能天真地認為政治外交層面受孤立程度降低的緬甸中央政府就必定意味著其國內這種曠日持久的中央和地方複雜關係的改善。評判美歐“重回緬甸”的態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一個重要的標識便是緬甸國內各種力量的磨合,是促進了還是惡化了緬甸與中國接壤地區的穩定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