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緬甸“左右逢源”的限度

http://www.CRNTT.com   2011-12-07 09:15:07  


 
  在希拉裡到達內比都的前兩天,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蘭到訪中國,並與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得出,緬甸在緩和與美國關系的同時,不願意開罪於中國。問題的關鍵在於,要在中國與美國之間保持平衡,似乎已經超過緬甸政府的能力,至少短期來看是如此。

  首先,緬甸處於地緣政治板塊的交接地帶,而緬甸內部還處於分裂狀態。緬甸對於中國、印度的地緣政治的價值不言而喻,對於中國而言,緬甸是中國繞開馬六甲海峽直接進入印度洋的跳板,一個與中國友好的緬甸是中國振興西南腹地的地緣前提;對於印度而言,緬甸在歷史上深受印度文化影響,而印度東北邊境與緬甸接壤,二戰期間,緬甸曾經是印度的東北門戶。有些學者認為,緬甸不屬於任何一個地緣政治的陣營,它更像一個大國博弈的隔離帶,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作為隔離帶的緬甸似乎難以承擔這樣的角色,因為緬甸內部存在分裂,緬甸有上百個民族,而作為主體民族的緬族在人數上並不占據優勢,緬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基本是獨立的王國,雖然緬甸軍隊多次“圍剿”,但是收效甚微。這樣一個在地緣上破碎的國家,要想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做到“以小搏大”似乎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緬甸軍政府在權力交接之前對緬北的自治區發動軍事進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民主之前先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框架,這種想法應該是比較合理的。2009年8月,緬甸軍隊進攻果敢,結果造成中緬邊境情勢緊張,甚至有炮彈打到中國邊境。時至今日,佤族地區依然是緬甸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緬北地區不僅牽制了中央政府的對華政策,也在考驗中國作為地區強國的意志、智慧。

緬甸民主化轉型不會一蹴而就

  其次,緬甸民主化轉型不會一蹴而就,軍人依然是國家政權的主導者。一個國家從軍人政府向文人政府的過渡至少要經歷兩個選舉輪替,無論台灣、巴西或者韓國都莫不如此。當然軍人政府的民主化還需要體制內的改革派與民主陣營中的溫和派相互合作,抵制各自陣營中的極端主義者。

  就目前來看,昂山素姬(翁山淑枝)與登盛之間似乎形成了比較有默契的合作,昂山素姬認為登盛具有改革的意願,而登盛則為昂山素姬重返政壇創造機會。緬甸的民主化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購買”和平與民主,一方面要保證重返軍營的將軍們不會受到審判;另一方面則保證了軍人在議會中獲得四分之一以上的席位。在完成國家政治框架的重建之前,緬甸的外交政策會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同時也限制了它“縱橫捭闔”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