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色列和奧巴馬的太平洋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1-12-23 10:15:49  


 
  換言之,雖然都必須借助軍事力量,共和黨“反恐”,算的主要是“政治賬”,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的亞太戰略,更關注的是“經濟賬”,以及美國長遠的世界地位。總之,美國國際戰略的東移,象徵“文明衝突”的主要對象,從伊斯蘭轉向華夏文明。要完成這一戰略轉移,華盛頓必須淡化與伊斯蘭世界的政治衝突,降低傳統的中東外交重點。《經濟學人》周刊新近有一幅漫畫,非常形象地描繪了中東會拖累奧巴馬亞洲政策的後腿。

  奧巴馬政府可以調低中東在美國國際政策中的重要性,一個因素是美國能源安全局勢的改善,特別是頁岩氣(shale gas)開採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極大地增加了美國國內的天然氣供應。根據《華爾街日報》,今年會是美國1949年以來首度再次成為石油產品淨出口國。加上加拿大油砂礦和巴西海洋油田的開發,中東石油對華盛頓的戰略意義明顯有所下降。

以色列成為美國策略轉移的障礙

  但是奧巴馬的對外重點向亞太東移,有個明顯的障礙,這便是以色列。《華盛頓郵報》新近有篇《阿拉伯之冬》的評論,對“阿拉伯之春”的前景極為悲觀失望。其基本論點,是伊斯蘭組織和政黨看來是阿拉伯民主運動的唯一贏家,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因此面臨日益增加的敵意和孤立。文章特地引用以色列前防長指出的“嚴峻事實”:以色列與鄰國的兩個和約,都是與獨裁政權簽訂的。民主革命後的民調表明:過半數的埃及老百姓要求廢除與以色列的和約。

  華盛頓要以亞太作為戰略重點,其前提是把與伊斯蘭世界的“文明衝突”降格為“次要矛盾”。而後一事的前提,除了防止把伊朗核爭議上升到軍事衝突,更要壓迫以色列在以巴衝突中作出實質性讓步。在以色列現有內政和美國國會對其無條件支持下,這是一樁“不可能的使命”(Mission Impossible)。

  以色列右翼政府的強硬政策,引起歐美領袖的普遍反感。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時,法國總統薩科齊私下咒罵內坦亞胡總理是個騙子,獲得奧巴馬的共鳴。但是這個“騙子”新近在美國國會演講時,居然獲得兩院議員集體起立鼓掌。雖然《紐約時報》的猶太裔專欄作家弗利德曼準確地挖苦這一全體致敬是“猶太游說勢力買來的”,還是說明以色列對美國國會的操縱無與倫比。

  儘管美國猶太人自由派居多,但是共和黨的社會基礎,尤其基督教福音派和原教旨派具有強烈的“恐回”心態,視伊斯蘭為最大威脅,可以為親以色列勢力利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紛紛表示堅決反對“伊斯蘭教法(Sharia)”,攻擊奧巴馬對伊朗採取綏靖主義,以及金裡奇新近稱巴勒斯坦人為“虛構民族”,都是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