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的西南太平洋—印度洋新安全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2-02-02 09:57:07  


 
  美國全球戰略的支柱是遍布全球的軍事存在網絡,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外基地和駐留美軍。這個網絡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建成和完善於冷戰時期。冷戰期,由於有蘇聯這個共同威脅,美國的海外軍事存在網絡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但蘇聯解體後,該體系的合法性開始受到懷疑,而且海外軍事存在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增加,同時海灣戰爭中充分體現的情報戰,電子戰等現代戰爭的特點改變了人們對軍事基地作用的傳統看法,美國從上個世紀末開始著手探討美軍的全球重組的工作。

  2001年9月,《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將以往的防務戰略的“基於威脅的方式”向“基於能力的方式”轉變定位核心內容。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主持美國軍事存在的全球重組(global transformation)的核心就是要減少在海外的據點,強化高科技兵器的開發。但是,“9.11恐怖事件”的發生和兩場反恐戰爭讓美國的重組工作受到了延誤,相反在一些地區向相反方向發展,即海外基地和駐軍不斷增加,主要體現在中東和中亞,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資料,到2011年6月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駐軍分別為9.17萬和11.17萬,但是在其他地區的駐軍規模基本沒有大的變化。(歐洲8.13萬,亞太5.39萬,中東北非和南亞9100 ,北美1.1萬。)

  雖然,反恐戰爭占據了過去十年美國安全政策的中心,但是全球重組的戰略目標並沒有放棄,而是有步驟地在推進。布什政府第二任期開始,美國已經開始著手為回到全球重組的既定方針做準備,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減少在石油進口上對中東地區的依賴,為美國從該地區減少軍事存在創造條件。2007年開始,美國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進口石油總量每年減少100萬桶,目前美國的石油進口一半以上來自西半球,加上美國國內的頁岩氣等資源的開發加速,美國在能源上依賴中東和阿拉伯世界的情況已經在過去五年時間里有很大變化。對中東的能源依賴的減少讓美國的戰略利益收縮,奧巴馬政府執政才能方向明確地結束反恐戰爭,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這些都是同回到十年前制定的重組路線的目標一脈相承。(在利比亞的空襲問題上,美國能夠逍遙地聲稱“從背後領導”部分原因也在此)

  第二,在亞太地區,美國的軍事存在的調整早已開始。冷戰後亞太地區美軍事存在面臨的挑戰有:一、蘇聯解體後美軍繼續駐留的合法性;二、與駐留國家社會關係緊張(例如沖繩);三、維護軍事存在經濟負擔重;四、受攻擊脆弱性增強等。2006年,美國同日本達成協定將目前在日本的1萬70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中的8000人移至關島,海軍陸戰隊是具有海陸空三種作戰能力的作戰力量,可以綜合對應各種危機,被認為是美軍在亞太的主要戰力。奧巴馬此次在澳大利亞部署海軍陸戰隊也應當看成是美國在安全政策上回歸美軍全球重組的組成部分,而不是一個孤立的地區戰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