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的西南太平洋—印度洋新安全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2-02-02 09:57:07  


 
  再談戰區概念的轉變:簡要地說,美國的亞太戰略的戰區(theater)概念從原來的西太平洋向西南太平洋與印度洋連成一片的新戰區概念轉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的亞太戰略可以稱為西南太平洋-印度洋戰略。希拉里國務卿在《太平洋世紀》的論文中明確提及了這兩個地區的聯繫。在筆者看來,這個新的戰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證美國能夠同時制衡兩大安全挑戰,即中國和伊朗。冷戰中,美國的全球軍事存在的重心地區是西歐和東北亞,而在西太平洋南部除了菲律賓以外沒有軍事基地和長期駐軍,在印度洋幾乎是空白。冷戰後,菲律賓的蘇比克美軍基地也被封鎖,再加上東盟(亞細安)致力於和平、自由和中立區思想(ZOPFAN,Zone of Peace,Freedom and Neutrality),美國在東南亞要建立恒久軍事存在非常困難(包括與中國較大爭端的越南和菲律賓都沒有歡迎長期美國軍事存在的意願),因此沖繩以南除了關島外美國沒有軍事據點。隨著戰區概念的擴展,美國已經在考慮將關島和南太平洋島國的第二島鏈作為在太平洋的新軍事據點。在印度洋,美軍在印度洋的中心位置的迪戈加西亞島(Diego Garcia,查戈斯群島的主島)建有軍事基地,並且同印度海軍有緊密合作,在馬六甲海峽,美軍獲得了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靠港權,這些具體的步驟會讓這兩個地區形成一個完整的戰區。近期,美國對緬甸的態度轉變的部分原因也可以從這個大背景下區解讀。

  在美國全球安全棋盤中,東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核心地位正在被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所取代,而且這個新的戰區概念同過去西歐和東亞兩個分離的戰區不同,他們是一個整體。

新戰略對亞太安全的影響

  現在還沒有任何一份官方文件可以證實筆者的上述解讀,接下來的討論基於上述美國的新安保戰略成立的前提上。

  首先,中國不應當過度估計美國的威脅。對於美國近期的動作,特別是去年美國提出的“空海一體戰”的概念,以國防大學楊毅少將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多篇文章為代表反映了軍方的高度警戒。從職業軍人的角度看,防範於未然是應當的職責。筆者要強調過度估計美國的威脅將會導致不利於中國的“安全困境”升級,應當看到美國的新戰略體現了美國戰略後退的跡象,事實上為中美在太平洋的共存提供了緩衝區。

  第二,美國不應當過度強化第一島鏈盟國之間軍事合作。基於霸權國家的可靠性(credibility)的考慮,美國仍然有加強同第一島鏈的傳統同盟之間的軍事合作的動力(特別是日本和韓國;也包括可能升級對台軍售)。新戰略並不一定保證美國會減弱對舊戰略的依戀,特別是在轉型過程中存在很大流動性。如果美國在向第二島鏈轉移的過程中經常性地表現出對第一島鏈的過度關注,將會給中國以極大的錯誤信號,即美國在建設“兩重海上長城”遏制中國,同樣會讓“安全困境”升級。

  第三,東亞國家應當盡量對美國的新戰略保持中立。東南亞無疑成為新戰略的核心地區,特別是東盟作為整體的表態非常敏感。日本和韓國是否積極配合美國戰略以及“空海一體戰”的戰術都將影響中國對安全形勢的判斷。橫亘於中美之間的東亞國家應當盡量成為中立區,不僅對中美有利,也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

  第四,中美之間,中美與東亞國家之間的各種溝通對話渠道必須保持暢通。中美戰略對話,東亞各種多邊機制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繼續以避免誤判和誤讀。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