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需要新戰略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08:15:23  


 
  對於美國來說,應當拋棄意識形態劃線的思維,放下唯我獨尊的架子,真心接受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卡特政府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在其新書《戰略遠見》中指出,中國不是前蘇聯,更不是希特勒德國,其“和平崛起”應當受到歡迎。布熱津斯基在當卡特國安顧問時就曾主張,美國不應介入台海戰爭。日前他又撰文指出,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權力與日俱增,舉足輕重,這是現實,美國對此必須調整適應,而非妖魔化或幾乎毫不掩飾地期盼中國倒黴。 
  
  奧巴馬政府此次在習近平來訪時,一再要求中國要按照“國際路規”行事,布什時代也曾提出希望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但中國在參與“國際路規”制定過程中的話語權有多大?中國成為“利益攸關方”如何真正共享現行體系帶來的利益?是美國試圖與中國建立互信時需要以長遠戰略思維來考慮的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應當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依法治國,努力推動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更好地尊重和保護廣大民眾的合法權益。雷默指出,“北京共識”不是要拋棄“中國模式”,而是如何使“中國模式”更好地容納全世界共同認同的觀念,在這個過程中解放思想、政治改革愈顯重要。 

  與此同時,在中國快速崛起的過程中,還應當防止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滋長。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謝淑麗(Susan Shirk)指出,過激的民族主義情緒將是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大的風險之一。此言可謂忠言逆耳,要知道,中國國內還面臨很多困難、問題與挑戰,仍需長期聚精會神地搞建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綜合國力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遠沒到自滿自大的時候,更沒有出頭當老大的資本。 

  今後40年,如果中美兩國都能以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克服冷戰思維與零和心態,通過頻密溝通和務實合作,逐漸積累互信與友誼,中美兩國就完全可以成為合作夥伴,從而走出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大國關係新路,再上一層樓成為戰略夥伴也並非絕無可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