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外交的外部戰略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2-02-28 10:20:52  


 
無法正確對待“美國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的問題就是不能把“美國的存在”,當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起點。當其他國家把這個因素當作起點,把“美國的存在”作為工具而把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時候,中國很多人似乎不想承認或者不願面對這個現實,把美國的存在視為是負面的因素,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換一種思維,情況就可能很不一樣。中國能否可以利用美國的存在這一事實,把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呢?現實的邏輯是這樣的:當美國感覺到中國在排擠美國的時候,就會盡一切力量來保持和強化其在亞洲的力量,來擠壓中國在亞洲的空間;當美國感覺到中國歡迎美國在亞洲的存在並且是合作的時候,美國反而會願意“分享”其在亞洲的空間。

  今天中國面臨的困境是:美國感覺到中國要把其趕出亞洲,因此努力通過各種途徑來強化其在亞洲的存在,利用南中國海等問題只是美國諸多手段之一;而中國覺得到處受美國的擠壓,要調整戰略來應付美國,如果不能直接針對美國,也要針對美國在亞洲的盟友。這是國際政治上典型的“安全困境”。這個困境的根源,在於中美兩國對自己都沒有足夠的信心,對對方沒有基本上的信任。

  很多跡象表明,中美兩國有傾向陷入這個“安全困境”。美國已經有了很清晰的思路和很多的動作。來強化其在亞洲的存在,中國儘管還沒有改變其政策,但社會層面的政策爭論已經開始。從目前的政策爭論中,人們可以想象幾幅場景。第一,正如有人已經提到,中國可以仿效美國,培養一個亞洲“古巴”,例如菲律賓,產生“殺雞儆猴”的效應。也就是說,針對眾多的周邊國家,中國可以做選擇,對不同國家實施不同的政策。在眾多周邊國家中,存在一個“古巴”甚至兩個,並不可怕。

  第二,中國也可以仿效美國,實行“戰略性貿易”,建立自己版本的“TPP”(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用經濟手段來獎勵一些國家,同時懲罰另一些國家。考慮到中國現在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尤其是當歐美面臨長期的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這種方式也是可以產生一些效應的。實際上,中國很多人越來越難以相信:中國具有龐大的經濟利益,為什麼搞得連一個朋友也沒有?在過去,中國一直在提倡“外交為經濟服務”,當中國的經濟反過來為外交服務的時候,必然產生外在的巨大影響力。

  第三,中國甚至可以實行聯盟政治。中國歷來奉行不結盟政策,但在國際環境惡化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很可能得到改變。實際上,中國獨特的主權概念有利於結盟,也就是說中國不會像西方國家那樣干涉別國內政。這種傾向有利於中國和具有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打交道。儘管中國不能像美國那樣搞“民主價值”同盟,但經濟同盟也會很有效,尤其在亞洲。即使是在戰略上,現在很多國家因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對中國表現出極大的擔憂,但如果中國真正在戰略上崛起了,情況就會很不相同。也就是說,當中國真正能夠在安全戰略上,為其他國家提供“公共服務”(public goods)的時候,外在世界對中國的認知會發生有利於中國的變化。今天,很多亞洲國家需要美國在亞洲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對中國的擔憂,更是因為美國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務”,而中國則沒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