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外交的外部戰略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2-02-28 10:20:52  


 
合理判斷美國對華政策

  但是,問題在於,中國有必要作這些選擇嗎?很顯然,這些既不是中國追求國家利益的最有效方式,更不能使得其國家利益最大化。對美國當前的對華政策,中國應當有一個合理的判斷,是威懾(deterrence)還是圍堵(containment)?威懾指的是美國的政策是為了防備中國做對美國不利的事情;圍堵指的是美國的政策是遏制中國的外在影響力,甚至中國的內部發展。不同國家對同一政策往往會有不同的解讀。例如美國認為其駐軍澳大利亞是對中國的威懾,但中國認為這是圍堵。再者,威懾和圍堵戰略也可以並用。例如在冷戰期間,美國一方面用核武器來威懾蘇聯,另一方面用“孤立”、戰略性貿易、西方同盟和軍事競賽等方式來圍堵蘇聯。

  理性地說,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已經不可能。中國畢竟不是蘇聯。中國既沒有像前蘇聯那樣要和美國競爭世界霸權的計劃,而且中美兩國至少在經濟方面已經高度互相依賴,同屬一個體系。不管美國政府的意向如何,要美國的經濟界完全脫離中國沒有可能。所以,對美國來說,其對華戰略充其量來說就是“威懾”。

  如果是“圍堵”,中美兩國就沒有了合作的空間。但顯然,這不是事實。實際上,中美兩國關係的最高層面仍然是合作。美國需要中國的合作,中國也需要美國的合作。自從上世紀冷戰期間形成中美建交對抗蘇聯霸權以來,中美這兩大國之間的關係就具有了全球意義。現在更是如此。現在沒有了蘇聯,中美關係可以說已經成為國際關係的主軸。作為唯一的霸權,美國對中國有兩種態度。一是需要中國,二是防備中國。

  美國首先需要中國。作為“老大”,需要“老二”承擔更多的責任。美國是世界的警察,每天都在承擔著龐大的費用。如果“老二”支持“老大”,“老大”的世界警察地位更可以持續。但如果“老二”不能為“老大”承擔責任,“老大”需要更多的費用,其地位的可持續性就會成問題。美國現在處於相對衰落地位,更需要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對美國而言)。這也就是美國近年來宣稱“中國責任論”背後的原因。美國也一直在抱怨中國“搭便車”,沒有承擔應承擔的國際責任。對美國來說,中國擁有的國際空間,取決於其所承擔的國際責任。

  對中國來說,也是可以有效利用美國的這種對中國的需要的。例如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經常被美國和周邊國家視為是對區域安全和穩定的威脅。如何應付?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不可避免,不會因為外界的擔心而停止,但同時外界的擔憂也是必須正視的。如果雙方互相誤解,造成一場軍事競賽,就會對中國大大不利。無論是中國的政治體制還是經濟結構,中美之間的軍事競賽,必然促使中國走向蘇聯的軍事經濟道路,從而使得經濟不可持續。中國要軍事現代化,但又要擔心陷入軍事競賽,就必須改變軍事現代化的方式,那就是要把軍事現代化放置於中國的國際責任的話語中,並且也必須在政策層面保證更為透明和可預期。

  即使對很多人所擔心的TPP,中國也應當做理性的解讀。沒有中國的參與,TPP就沒有多大的意義,這一點連美國人也是意識到的。美國的意圖也是在給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使得中國經濟更加開放。因為在美國人眼裡,中國享受了進入“國際體系”的好處,而沒有承擔足夠的責任。但因為TPP的開放性質,中國也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盡早和一些國家開始談判,盡早以參與的方式來影響其進程,避免其最後成為美國主導的針對中國的經濟貿易集團。這樣做,對美國和中國都是互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