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如何化解美國亞太攻勢

http://www.CRNTT.com   2012-04-22 10:21:54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學者賀凱文章“中國如何化解美國亞太攻勢”,文章認為,中國應積極通過推動地區“安全共同體”(security community),作為一種“負制衡”戰略,削弱美國在亞洲對中國的戰略攻勢。詳論如下:

  自從2009年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洲”以來,美不斷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強化軍事同盟。日前,美國又高調宣布在亞洲建立導彈防禦體系。如何應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對中國的淋漓攻勢,已成為中國能否繼續崛起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國學術界和政策圈主要有兩種聲音。一是強調“冷靜應對,以不變應萬變”,二是主張“主動進攻,尋找軍事盟友”。這兩種意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足以應對美國的軍事攻勢。中國的確應當“冷靜應對”,但如果一味地消極等待和觀察,美國的壓力不會自動消失,反而會鼓勵目前還處於觀望的一些亞洲國家,跳上美國制衡中國的戰車。中國的確應當“積極主動”,但尋求軍事同盟,似乎條件還不成熟。

  理論上,軍事聯盟的產生應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軍事盟友間應面對共同的威脅。二是聯盟建立後,其軍事實力應大體與威脅國相當。但是大多數亞太國家並不視美國為安全威脅。亞太國家多多少少地分享著單極世界格局下的“安全紅利”。其次,美國的軍事實力目前是無法抗衡的。雖然美國經濟還未復甦,其軍費開支仍超過世界其他國家軍費的總和。沒有國家願意公開地用建立軍事同盟的方式挑戰美國。

  中國應當考量如何以柔克剛,化解美國威脅。在傳統的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家一般強調如何通過“正制衡”(positive balancing)戰略應對面臨的安全威脅。“正制衡”戰略主要強調通過建立軍事聯盟和發展軍備建設,以加強自身的軍事和戰略實力抗衡外部威脅。由於建立軍事聯盟的時機還不成熟,中國應該積極採用“負制衡”(negative balancing)的戰略,限制和削弱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和戰略實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