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南海爭端”三問

http://www.CRNTT.com   2012-05-14 07:49:22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訊/4月份以來,“黃岩島事件”及南海爭端,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中國的外交戰略是否因此改變?對海洋權益保護而言,是否需要立法,並建立“海洋警衛隊”?此間新京報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楠來、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

  1問:外交戰略應否改變?

  外交優先,但決不放棄權益

  金燦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

  新京報:在處理黃岩島問題上,考驗著中國的戰略智慧,有聲音認為中國該改變一下應對策略,你怎麼看?

  金燦榮:就目前看,中國大方向沒變,還是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整個國家還是要走和平發展之路,在處理問題時堅持外交優先。之前,在黃岩島問題上,一般是中國的執法船來了,他們就走;中國的執法船走了,他們再回來。不過,這一次,遇到了一個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是菲律賓的強硬立場,留下來不打算走了。

  新京報:面對菲律賓的強硬立場,中國該怎麼辦?

  金燦榮:和平發展,外交優先,並不意味著中國放棄權益,對這一點,外界有些誤解,但並不矛盾。如果確實侵犯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在必要的時候,中國也是會動用一些手段的。

  新京報:哪些手段?

  金燦榮:比如經濟手段,可能會抵制菲律賓的香蕉出口,這是菲律賓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當然,也不排除軍事上做好準備,戰術性反擊一下。

  新京報:“打”還是“談”,臨界點在哪裡?

  金燦榮:鑒於菲律賓的“錯誤判斷”,中國主觀上不會攻擊,關鍵就看雙方互動過程中,菲律賓是適時收斂,適可而止,還是誤判形勢、繼續強硬。

  新京報:就是所說的“七分政治三分軍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