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同性戀婚姻辯論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05-14 09:53:32  


 
  同性戀婚姻在美國社會得到越來越大的同情,邏輯上似乎有其必然性。美國以人權立國,憲法原文中雖然沒有關於人權的條款,《獨立宣言》裡卻已經提出了“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之權”的價值觀。憲法頒布後陸續政訂的10條修正案,總稱為《權利法案》,其中第九條規定:未被列入修正案的其他權利同樣可以受到保護。對人權的絕對尊重,加上公民權利平等的價值,形成了美國“民權運動”意識形態的主要基礎。

  從解放黑奴,開放婦女投票與參政,女性平權運動,黑人民權運動,美國建國以來的國內政治發展,幾乎就是一部弱勢或非社會主流群體(女性、少數族群、殘疾者)獲得法律保護的歷史。同性戀作為一個少數邊緣群體,自然也同樣能爭取平權。美國自由派在論述上採用的“權利”、“平等”的概念,因而有極大的意識形態正當性,反對者鮮能攖其鋒。羅姆尼被爆在學生時代欺負淩辱同性戀同學後,趕緊公開道歉,就反映了主流民意所在。

  雖然基督教信仰仍然是美國社會主流,統計卻顯示,過去30年來增幅最大的“宗教團體”竟是無神論者,人數增加了一倍,達到人口的12%,而且以年輕人為主。配合憲法的世俗主義以及“權利”、“平等”的普世價值觀,保守派完全無法在避免“歧視弱勢”的指控下來反對同性戀婚姻。奧巴馬在宣布贊同同性戀婚姻時,還技巧地引用基督教金科玉律(the Golden Rule)“你要他人怎麼待你,就要同樣對待他人”作為論據,更讓保守派及宗教界不易招架。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雖然是美國內部的政治博弈,卻可能有全球性的後果,因為其無遠弗屆的軟實力霸權——流行文化——具備了左右全世界青少年價值觀的巨大力量。首先透露奧巴馬立場的副總統拜登,在表明接受同性戀婚姻時暗示,自己受到了以男同性戀為主角的美國電視劇《威爾與格蕾絲》的影響。可以預見,同性戀婚姻的辯論,今後將不會局限在美國國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