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平原:如何建立中國大學的獨立與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2-05-17 12:12:17  


 
  讓願意在國內好大學念書的好學生感覺大有奔頭

  《非留學篇》發表三十多年後,當年的留美學生,終於出任北大校長;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胡校長,不失時機地發表了《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1947年9月28日《中央日報》):“我所謂‘學術獨立’必須具有四個條件:1.世界現代學術的基本訓練,中國自己應該有大學可以充分擔負,不必向國外去尋求。2.受了基本訓練的人才,在國內應該有設備夠用和師資良好的地方,可以繼續作專門的科學研究。3.本國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如工業問題,醫藥與公共衛生問題,國防工業問題等等,在國內應該有適宜的專門人才與研究機構可以幫助社會國家尋求解決。4.對於現代世界的學術,本國的學人與研究機關應該和世界各國的學人與研究機關分工合作,共同擔負人類學術進展的責任。”

  胡適設想中的“十年計劃”,分為兩段:第一個5年,全力幫助北大、清華、浙大、武大、中大(中央大學),限期成為國內最好、世界上有地位的大學;第二個5年,轉而支持另外5所學校。可惜的是,胡校長並不掌握實權,且過於“內舉不避親”,理所當然受到了南開大學陳序經、北洋大學李書田,以及國民黨元老、原中山大學創辦人鄒魯等的強烈質疑。更重要的是,國民政府財政吃緊,正花大價錢“剿共”,根本沒心思顧及此。

  又過了半個世紀,具體說,就是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後,985計劃迅速展開且逐漸落實,其基本思路也是集中力量做大事,辦好若幹所著名大學。最初是重點支持北大、清華“爭創世界一流大學”;接下來是中央和地方共建複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希望其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雖然列入985工程的大學日後擴展到39所,但核心部分是2+7;而這構成了中國的常春藤大學聯盟校長們每年聚會,輪流做東,探討“大學之道”。

  中國人講究十全十美,為何不是圓圓滿滿的十所,而只提九所呢?這故事太有戲劇性了,不說也罷(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陳平原《解讀“當代中國大學”》一文)。

  兩相比較,胡適的“十年計劃”,與半個世紀後真正實施的985工程,還是有很大差異。在胡適眼中,關鍵是“爭取學術獨立”,具體說,就是中國大學能自己培養各專業的博士,不一定非出去留學不可:“今日為了要提倡獨立的科學研究,為了要提高各大學研究的尊嚴,為了要減少出洋鍍金的社會心理,都不可不修正學位授予法,讓國內有資格的大學自己擔負授予博士學位的責任。”

  表面上,這個夢想我們早已實現了,如今每年中國大學授予博士學位的人數世界第一質量有無保證、是否“過度開發”,則另當別論。但在我看來,胡適的“十年計劃”依舊有魅力。當下中國大學嚴重受制於權力、金錢與傳媒,再加上唯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的馬首是瞻,所謂“學術獨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以前,每當有人攻擊北大、清華變成“留美預備學校”,學生畢業後都到國外去時,我都會如此辯解專業不一樣,中文系就不是這種狀態。現在,我再也不敢這麼挺直腰杆說話了,只能寄希望於還有部分好學生自覺自願留下來,不把北大當跳板有時甚至小心眼,喜歡那些英語不太好的高才生。我問過日本的教授,你們也會面臨這種困境嗎?回答是:我們最好的學生在國內;當然,大學會創造條件,讓他/她們不斷出去進修或考察。

  說實話,留住好學生,以下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本國的大學很爭氣;二是申請教職時洋文憑不占優勢。而如今的中國大學,大都做出一副非國外名牌大學博士不要的高姿態不管你學什麼專業,反正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圓。

  若大家都這麼盲目崇拜“洋文憑”(我說的不是假文憑,是國外名牌大學的真文憑),再過5年、10年,連中文系學生也都如過江之鯽,紛紛放洋去,這實在讓人傷心。看看近年各大學招聘“領軍人物”或“講席教授”的廣告,你就明白,這年頭,不出國念書拿學位,日後想在中國學界“拼搏”,實在很難。

  正因此,我才感嘆:如何建立中國大學的“獨立”與“自信”,讓願意在國內好大學念書的好學生感覺大有奔頭,值得為之焚膏繼晷,這是個大問題。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