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蔡成平:中國有什麼底氣抵制日貨

http://www.CRNTT.com   2012-08-23 09:48:54  


 
  在小說中,林老板女兒因愛穿“東洋貨”而受人恥笑,“抵制日貨”者警告她不得穿日式衣服上學,否則就剝光燒掉。林老板抱怨道:“哪一個人身上沒點兒東洋貨!哪一家洋廣貨鋪子裡不是堆足了東洋貨!”。但牢騷歸牢騷,他還是不得不花四百大洋賄賂“黨部”,並撕掉商標當國貨賤售。林家鋪子最終倒閉了,原因不盡是“抵制日貨”所致,但這種抵制對中小資產者的打擊、當權者借此橫征暴斂的嘴臉,在茅盾的筆下盡露無遺。

  這一百多年來,如何看待“抵制日貨”,中國一直存在意見分歧,時至今日亦是如此。

  原外交官吳建民此前表示,“有些人主張抵制日貨,但全球化進行到今天,索尼產品95%是中國製造,抵制日貨豈不很愚蠢嗎?”這恐怕代表了很多反對“抵制日貨”者的意見。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則認為,“抵制日貨應把握分寸”,因為“中國雖然通過進口能力而贏得了影響日本的潛在權力,但這種潛在權力受到替代性不強等多種因素制約而並不強大”、“從日本進口的大部分產品並不容易找到替代貨源,不少產品甚至目前完全沒有替代貨源”,“在這種情況下,抵制這部分進口日貨,必然讓我們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出口、自己的就業蒙受重創”。

  《環球時報》早前的一篇社評則主張,應和日本打“連環反擊戰”,因為“它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損失不會比日本社會的損失更大。中國對日本經濟的依賴度越來越小於日本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日本技術的優勢,遭到中國市場優勢的平衡,而且市場作為報復工具,比技術工具更容易立竿見影”、“中國整體上蒸蒸日上,日本經濟相對萎縮,兩國角力,中方在士氣上後勁更足”、“中國不會因民間反日情緒自亂陣腳,它只會增加中國社會的凝聚力,而日本社會比中國社會更容易分化”。

  那麼,事實上如何呢?筆者認為,當前中國根本不具備“抵制日貨”的能力,正如繈褓中的嬰兒無法斷奶一樣,所謂“連環反擊戰”雲雲,則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原因很簡單,如果說中國經濟是在走日本老路的話,也只是在走日本1980年之後陷入泡沫瘋狂的那一段,而沒有好好地學習日本1955年至1970年“黃金十五年”的經驗。在這15年內,日本不但年均經濟增長在15%左右,更重要的是確立了兩大支柱:一是在“產業立國”路線下,奠定了強大的產業基礎,催生了一大批世界級的名企;二是完善健全了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起被譽為“一億中流”的社會,中產階級占據絕對主流,典型的橄欖球結構保證了社會的高度穩定。

  因此,說中國與日本差距30年或40年,都是不確切的。至於GDP超越日本就更不值得拿來炫耀了,正如日本不動產金融工學學會會長川口有一郎對筆者所言,“剝除房地產、股市存在的泡沫之後,一個國家的經濟還能剩下什麼,才是一國真正實力的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