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磊:中國誤讀奧巴馬對敘利亞考量

http://www.CRNTT.com   2013-10-08 08:57:43  


 
  2013年8月,阿薩德發起了化學武器攻擊,導致逾1000名市民在睡夢中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兒童。奧巴馬總統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國際社會應向敘利亞傳達訊息表明使用化學武器是無法被接受的,且藐視國際慣例的政權也必須要承擔相應後果。對其過失視而不見會在國際社會設下災難性的先例,導致全球範圍內發生相似的災難性行為。

  雖然奧巴馬總統強烈認為美國應該堅決反對大規模殺傷武器的使用,但採取軍事行動並非其首選。這樣的想法存在一段時間了。奧巴馬設立了政治平台,是用於結束而非挑起中東戰爭。同時,他也經常提起他與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關於是否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奧巴馬徵求國際社會與美國國會的認可與支持,這一令人驚訝的決定也證明了奧巴馬不願採取武力的態度。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將敘利亞的化學武器至於國際監管之下並予以銷毀,奧巴馬總統立即抓住機會選擇此方案。

  在美國與俄羅斯針對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達成妥協之後,法國、英國以及美國的外交官共同起草了一份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草案。9月27日,中國贊成俄羅斯建議投了贊成票,但是中國並沒有參與提出建議,亦沒有積極地參與起草決議用詞。在這個世界可以受益於中國的參與和領導的時機,中國卻採取了非常被動的立場。

  奧巴馬總統傾向於採用多邊外交解決方式,中國本可以利用這次機會來促進自身在國際舞台上的利益,重申中國的自豪感與力量。由於中國與相關各方(從俄羅斯到敘利亞和伊朗)獨特的關係與影響力,中國政府可以在磋商與鑒別有關敘利亞的創造性外交策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本應與美國以及其他重要國家接觸,並努力參與解決方案的達成。但與之相反,中國不僅置身事外,還對美國進行批評,發表一些空洞的言論。

  導致中國消極不作為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的信念,即中國周邊以及鄰國的安全相比距離較遠地區的安全考量要重要得多。過去,中國領導人假定比中國更為靠近中東的國家或在中東具有更大戰略利益的國家將會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國領導人可能認為美國會為中東地區提供安全保障,而其能夠搭這一便車,同時將重點放在亞太地區問題上。

  不幸的是,中東地區的問題與中國的緊密程度很有可能超過了中國政府的認知,而且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將不得不容忍如今所確立的解決方案。中國政府應重新考慮其消極做法,採取行動協助確立最終的解決方案。否則,最終的解決方案有可能會對中國當下以及未來的利益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中國在敘利亞衝突中也具有諸多利益。中國簽署了《禁止化學武器公約》,這一公約禁止化學武器的生產、儲備以及使用。化學武器的不加選擇性以及可怕的本質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安全,而中國在要求敘利亞政權負起責任並防止其他國家也大膽違反國際法方面有著不可否認的相關利益。如果對阿薩德總統的行為沒有任何反應,那麼關於使用核武器的後果中國向其流氓鄰國朝鮮又傳達了怎樣的訊息呢?已有消息稱,在阿薩德採用化學武器攻擊後,朝鮮重啟了一個核反應堆,公然藐視中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呼籲。<nextpage
  除去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工業化使其對能源消費的需求大幅增長。由於中國依靠中東能源,所以其保持經濟增長的能力與中東的穩定息息相關。人們預測中國會在下個月成為世界頭號石油進口國,而其從中東進口的石油量約占石油進口總量的60%,遠超其他地區。相比之下,2011年美國從中東進口石油量僅占其總量的26%。國際能源署預測,時至2035年美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量將從2011年的每日190萬桶下降到每日僅10萬桶,僅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3%。而同期,中國從該地區進口的石油量預計將從每日290萬桶增長至每日670萬桶,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54%。隨著中國愈加依賴中東的能源,該地區的穩定對中國來說也愈加重要。

  在防止極端主義與恐怖主義網絡在敘利亞國內外蔓延方面,中國擁有巨大利益。作為基地組織的姐妹組織,努斯拉陣線已經成為敘利亞反對派活動的主導力量。只要衝突一天不解決,極端主義就會威脅著中國的西線與國家安全。

  除此以外,積極對待敘利亞問題是構成中國更廣泛的戰略地位的一部分。中國主席習近平已發起行動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包括在國際機構推進中國的利益,並通過提出國際挑戰解決方案來增強其影響力。但迄今為止,中國還未展現出有意願承擔隨著其國際地位提高而來的責任與義務。

  中國崛起成為全球領導力意味著僅僅是發表言論或投反對票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中國希望被視為大國,那麼中國政府需要開始提供新穎的意見,積極將其想法展現給國際社會供其參考,並勇擔責任。

  中國主要外交官一再表示,只有政治途徑才是解決敘利亞問題的現實道路。當然,所有國家都希望得到這樣一個解決方案,但對日益分化且楚漢分明的雙方採取政治解決方法似乎是當下最不實際的選擇。現在最為緊迫的事情是如何解決使用化學武器的問題,國際社會歡迎中國對於這一問題的建設性參與。

  要求阿薩德對於使用化學武器、屠殺人民以及造成區域不穩定等行為負責符合中國日益增加的戰略利益。儘管中國誤讀奧巴馬總統對敘利亞的態度與意圖的代價巨大,但是中國仍有機會在敘利亞、伊朗以及朝鮮問題上體現其有意義地參與、創造性外交以及領導力。中國政府應該緊緊抓住下次機會。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韓磊(Paul Haenle)是設立於北京的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在加盟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之前,曾從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供職於前總統喬治•布什和現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治下的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主管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的主任;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韓磊曾作為白宮代表參加美國的談判團隊,在關於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曾出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行政助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