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需要追求聯盟政策嗎?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08:59:27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訊/中美兩國在未來的世界新秩序裡將如何實現各自利益最大化?在美國同盟戰略對中國構成的威脅之下,中國也要實行結盟政治來達到國家安全嗎?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國需要追求聯盟政策嗎?》,就此進行了論述:

  在追求和美國合作方面,中國首先所面臨的問題是同盟問題。在“新型大國關係”的構架內,中國的國際關係有兩方面的目標。第一方面便是自我生存和發展。在這方面,中國沒有天真到會相信,美國會自覺地做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事情。相反,中國應當假定,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增進其自身的國家利益。中美合作是有可能的,因為從合作中,美國會得到其國家利益。當然,人們也可以相信,美國對中國的看法也會是這樣的。第二方面是和美國共建和維持國際秩序,共同承當國際責任。

  無論哪個方面,都會涉及到同盟問題。在第一方面,中國直接面臨的是美國的同盟戰略對中國所能構成的威脅。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目標,是要通過強化和其傳統同盟的關係、培養新同盟來實現;並且一些亞洲國家也傾向於選擇和美國結盟。中國要不要結盟呢?

  在第二方面,即使中美共同構建新世界秩序,同樣也避免不了同盟的問題。也就是說,即使在國際組織的存在下,每一個自私的主權國家,還是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國家安全和其他方方面面的利益。冷戰時代的和平是怎麼得來的?儘管蘇聯(及其盟友)和美國(及其盟友)都是聯合國的一部分,在聯合國這個平台上互動,但更重要的互動在這個平台之外。美國和蘇聯都結成了自己的同盟,通過兩個同盟之間的對峙,來維持兩個同盟內部的安全和穩定。中美兩國在未來的世界新秩序裡面又如何呢?中國也要像蘇聯那樣,實行結盟政治來達到國家安全嗎?

  經驗地看,結盟政治最終往往會導致以下三種結局中的一種:

  第一,同盟之間的衝突。很多同盟的產生本身就是為了戰爭,就是要把概念中的敵人打敗。同盟之間的衝突的結局往往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一方打敗另一方,另一種是雙方同歸於盡;

  第二,不同同盟之間產生一種平衡狀態。如果各個同盟之間力量不相上下,誰也不能把另一方打敗,就會出現同盟間的互相制約狀態,維持和平;

  第三,同盟之間的競爭最終導致一個同盟的解體,和另一個同盟的自我失敗。這種情形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為了“和平”的競爭。典型的就是冷戰時代的美蘇集團之間的競爭。當時雙方核武器對峙,誰也不敢首先發動戰爭,因為雙方都知道,戰爭必然是同歸於盡。在對失敗甚至死亡的恐懼的情況下,同盟克制自己做出非理性的戰爭選擇。但同時,對於死亡的恐懼也迫使同盟之間的激烈競爭。這種競爭的本質就是競爭哪一方更能可持續發展。在美蘇兩大同盟的競爭過程中,因為蘇聯集團的錯誤策略,最終導致了自我擊敗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