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升級中亞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11:22:20  


 
  與美俄對中亞重在軍事和政治不同,中國在中亞一向以經貿為主。習近平的中亞訪問行程中,除了與當地領導人的個人化交流,表明立場和態度的演講外,最多的內容是簽署包括政府和公司在內的各種協議。

  據報道,這種包括大量投資額的“務實”協議多達38個。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各國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各國之間修建便於通行的公路和鐵路交通,聯合打擊各國共同關心的地區恐怖主義勢力等,可以概括為以能源為中心的經濟合作。

  中亞五國,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訪問,明顯帶有更多的情感,交流程度更為深入。這兩國不僅在五國中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較好,且能源出口都是兩國的核心經濟內容,且大量出口到中國,是目前中亞與中國能源合作最為緊密的兩個國家。

  在土庫曼斯坦,政府組織了龐大的機場歡迎儀式。土庫曼斯坦1995年申請了永久中立國地位,這是它並未參加上合組織的重要原因。但中國與土庫曼的能源合作一直較順利。一個重要原因是,土庫曼斯坦的主要政策即是圍繞天然氣多元化,改變以往主要通過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價格和發言權不大,並且易受歐洲經濟放緩影響等情況。2009年中土天然氣管道開通,對中土兩國是共贏。

  哈薩克斯坦是明顯的重頭戲。哈薩克斯坦跟各大國的關係都搞得不錯,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其對俄關係處理得也相當好。

  習近平與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交流具有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比如,納扎爾巴耶夫來習近平專機上吃早餐,納扎爾巴耶夫還曾表示,“中國好,哈國就好。”

  從上合組織框架到絲路經濟帶

  雖然與美國和俄羅斯都有競爭,中國近年來在中亞的經營總體上可算成功。

  中國目前有多條從哈薩克和土庫曼斯坦輸往中國東南沿海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多次去過哈薩克斯坦,與哈國政府和民間有廣泛交往的時事評論員蔣兆勇認為,中國在中亞的能源獲取是境外最成功的區域之一,與非洲和中東等地區相比,這裡價格便宜,距離又近。中亞國家也希望利用中國的發展掙錢,具有互補性。

  此前,中國一直提倡中亞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建立統一的經濟空間。然而,包括俄羅斯在內,也無土庫曼斯坦加入的上合組織,對於中國協調在中亞的統一經濟戰略,顯然有著諸多不便。一方面,中國與土庫曼斯坦有著大量的經貿往來,另一方面,由於互相之間存在較大經濟競爭關係,俄羅斯對中國在中亞的經濟戰略客觀上難免會有掣肘。比如,以俄羅斯為主導的俄白哈關稅同盟,就與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經濟合作存在直接衝突。

  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將以雙邊合作為主要方式,現在仍只是一個大體框架。目前最迫切的內容之一,是建設一個交通走廊。久議未決的中吉烏鐵路建設是區域交通建設的重點項目,對中吉烏等很有好處,這些國家也都感興趣,但由於俄羅斯有不同意見和各國間軌道寬窄問題,一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比較好操作的是,先修建不需太多多邊協調且對當地交通改善明顯的公路。

  中國與中亞以經貿為主的全面關係的提升,可以看作中國經濟加大西進力度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3年多,與中亞有著巨大地緣和文化接近性的新疆,正在推進“跨越式發展”。喀什和霍爾果斯一南一北兩個頗有少數民族特色的邊疆中心城市被規劃為“特別經濟區”,除帶動在東南沿海反襯下已經落後的新疆本身的發展,也有輻射中亞的構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