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勿誇大環保對煤價的利空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08:44:44  


有效治理霧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煤炭消費的限制和替代。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訊/2013年初以來,中國中東部地區普遍出現嚴重的霧霾天氣,大氣污染防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引發霧霾的原因很多,大量的能源消費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霧霾多發的主要原因,有效治理霧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煤炭消費的限制和替代。

  中國證券報發表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文章表示,一直以來,煤炭作為相對能夠自給的、較為低廉的能源品種,是中國能源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滿足了中國近66%的一次能源需求和78%的電力。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煤炭產能不可避免地快速擴張。經過“黃金十年”,2012年煤炭行業開始出現產能過剩。一些專家估計,2013年全國煤炭產能約為46.3億噸,總產能過剩約為5億噸,而相關研究則認為總產能過剩更大些,接近10億噸。

  伴隨著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的是價格快速下調和行業效益的整體下滑。毫無疑問,煤炭價格的下降是導致行業本輪淨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以秦皇島動力煤平倉價為例:2003年到2012年之間,全國煤炭產量從18.35億噸上漲到35.16億噸,漲幅為91.62%,而價格從250元/噸左右上漲到850元/噸左右,漲幅約為240%。2011年到2013年,產量從35.16億噸上漲到36.80億噸,上漲幅度為4.66%,而價格則從850元/噸左右下降到580元/噸左右,下降幅度約為31.76%。

  同時,霧霾治理將使中國的煤炭消費峰值提前出現。研究表明,中國煤炭消費峰值可能在2020年出現,消費峰值為42億噸。當然,這個估計是基於許多假定基礎上,包括政府治理霧霾的動力和決心、清潔能源發展速度(尤其是核電)、能源價格改革的進度、碳稅碳交易的實施等,尤其是煤制油和煤制氣的發展。

  文章分析,當前煤炭行業的主要矛盾是,經濟增長放緩和霧霾治理使得國內煤炭需求增速放緩,而產能和進口的急劇增長使得煤炭供過於求,煤價下跌。對產煤大省的地方政府來說,首先應該對煤炭產能有客觀判斷,通過淘汰落後、剩餘產能,平衡煤炭整體供需水平。保證煤炭企業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穩定價格是目前政府和煤炭企業需要努力達到的目標。

  政府應該清理煤炭相關收費。根據統計,目前煤炭行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性基金高達幾十種,煤炭流通階段的成本遠遠超過開採生產成本。近年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也曾多次發文清理涉煤收費基金,然而效果不佳。筆者認為,降低煤炭行業收費,一方面有利於減少煤炭企業的經營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應對即將出台的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